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临床分析陈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临床分析陈磊

陈磊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探究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2例,和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52例健康人员,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肝功能检查,分析对比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指标数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白蛋白(28.73±6.01)g/L、血清胆碱酯酶活性(2369.27±141.35)U/L、血清胆固醇(3.64±0.92)mmol/L,以上三个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胆汁酸(49.24±27.65)μmol/L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肝功能检验,医生能够更为准确的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对肝炎肝硬化的病情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

肝炎肝硬化一般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大量复制,加速肝脏纤维化程度,最终肝脏发展成变硬、变形,从而失去肝脏的正常功能。在代偿期(A级),患者会有腹胀、轻微黄疸、轻度乏力、肝掌、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失代偿期(BC级),患者会有门脉高压、肝功能损伤、肝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症状。为了帮助诊断肝炎肝硬化及发展程度,进行了本次实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是从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选取52例为观察组,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52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率为27:25,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在(38.4±3.1)岁,病程范围在2-7年,平均病程(4.6±1.9)年,child-pugh分级:A级18例、B级23例、C级1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早晨空腹时抽血检验,采集5ml静脉血送检。使用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进行离心处理,根据速率法检验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采用溴甲酚绿法检验患者的血清白蛋白。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并对观察组患者不同级别的肝硬化肝功能指标进行分析。包括: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实验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处理,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对比

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除总胆汁酸度以外都低于对照组,其中白蛋白为(28.73±6.01)g/L、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为(2369.27±141.35)U/L、血清胆固醇为(3.64±0.92)mmol/L,总胆汁酸为(49.24±27.65)μmol/L。两组间差异明显,呈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级别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中5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级别越高各项指标越低,但是总胆汁酸越高。A级患者白蛋白为(46.13±3.72)g/L,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为(3589±879)U/L,血清胆固醇为(4.53±1.79)mmol/L,总胆汁酸为(23.54±7.15)μmol/L;B级患者白蛋白为(38.97±3.25)g/L,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为(1834±325)U/L,血清胆固醇为(3.48±1.27)mmol/L,总胆汁酸为(42.35±21.74)μmol/L;C患者白蛋白为(21.03±3.04)g/L,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为(1243±307)U/L,血清胆固醇为(1.87±2.06)mmol/L,总胆汁酸为(88.2±43.12)μmol/L。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肝硬化是肝损伤的最终结果,进行性肝纤维化是其发病机制。目前在我国肝炎肝硬化有着较高的患病几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给家庭带来负担。肝炎肝硬化一般是病毒性肝炎所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有癌变几率,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重要器官,肝脏受损其合成自然就会受到影响;血清胆碱酯酶来源于肝脏,分布在胰腺、血浆等部位,其数量降低表明肝功能异常;血清白蛋白也是靠肝细胞合成,其合成量降低,表示已经有大量肝细胞坏死,是检验肝损伤程度重要指标;而胆汁酸也是肝细胞合成,但是会通过代谢流失掉,当肝脏受损其代谢功能受阻,胆汁酸水平就会上升,胆汁酸水平的异常说明肝脏的清除功能发生故障。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较,肝功能检验中肝炎肝硬化患者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血清胆固醇都要低,总胆汁酸水平反而要高;另外,不同程度的肝炎肝硬化患者检验结果有着很大的不同,child-pugh级别越高,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血清胆固醇越低,总胆汁酸水平则会更高,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也就是说在临床肝炎肝硬化疾病诊断,疾病发展情况都可以通过肝功能各项指标来评定。

综上所述,肝功能检验能够正确诊断肝炎肝硬化及病情发展,有着显著的医学价值,临床中应给予重视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庆,罗欣.117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临床分析与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9):50-51.

[2]胡亚南.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4):181-181.

[3]朱青川,郭腾捷.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