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小切开联合乳头扩张术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66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乳头小切开联合乳头扩张术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66例临床分析

苏明琪张辉

苏明琪张辉(通讯作者)

(上海市同仁医院200336)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乳头扩张术在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对66例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同时行乳头小切开及乳头扩张术后取石。结果66例患者均取石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患者。一次性取净61例(92.4%),二次取净5例(7.6%)。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6.1%),其中乳头切口出血1例,轻度急性胰腺炎3例,均经保守疗法治愈。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具有有效、安全和减少并发症的优点,适用于老年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关键词】乳头小切开乳头扩张高龄胆总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197-01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是内镜介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是常规EST由于对乳头括约肌功能的破坏,有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球囊扩张术(EPBD)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EPBD相比EST的一个主要的潜在优势就是保存乳头括约肌功能[1]。我科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行EST(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高龄(>60岁)胆总管结石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胆总管结石患者66例,均经超声及CT或MRCP检查确诊,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38~85岁,平均48.3岁;体重指数18.5~23.0kg/m2;单纯胆总管结石12例,胆囊摘除术后胆总管结石31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23例。纳入标准:胆总管结石直径8~12mm,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胆总管结石最大径<8mm或胆总管结石最大径>12mm;有EST切开取石病史;有胃肠道手术病史;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等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禁忌证。

方法仪器设备:采用日本OlympusJF260/240,TJF240型十二指肠镜,OlympusPSD-30电源装置,endo造影导管,endo乳头切开刀,南京微创超滑导丝,南京微创球囊导管,取石网篮,碎石网篮及鼻胆引流管等。

1.2.2操作方法:患者禁食6h以上,采取俯卧位,术前10mins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及阿托品,然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胆管插管成功后行乳头小切开,电凝止血胆管内留置导丝,根据结石大小及胆总管下段直径选择合适扩张球囊,沿导丝置入扩张球囊,使乳头开口位于球囊中部,球囊最大扩张直径不超过8mm。球囊充填造影剂后进行扩张,其压力达到400kPa,维持1min,抽出造影剂、退出导丝和球囊,用取石网篮取石,如估计结石较大无法通过出口,可先行机械碎石后再取出。

1.2.3术后处理:术后禁食,禁水24h;常规给予抑制胰液分泌药物(善得定,奥宁等)以预防急性胰腺炎;于术后24h及72h检测血常规、血淀粉酶变化,观察和记录患者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必要时行腹部CT复查。

2结果

2.1取石成功率66例患者均取石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患者。一次性取净61例(92.4%),二次取净5例(7.6%)。由于一次性未取完结石而放置鼻胆管引流3例,内置引流管2例。

2.2并发症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6.1%),其中乳头切口出血1例,轻度急性胰腺炎3例,均经保守疗法治愈。无穿孔、大出血、胆管炎、感染等并发症。

3讨论

本文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起到引导扩张方向的作用,行气囊扩张时方向更偏于胆管侧,降低了对胰管开口的压迫,使其水肿降到最低,胰液、胆汁引流通畅,减少了胰腺炎的发生率;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没有完全破坏乳头括约肌功能,减少了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和结石复发,同时降低了出血、穿孔的发生率。对于乳头旁憩室或憩室内乳头患者,因为胆管走行有变化,即使插管成功,准确安全地切开仍有一定的难度,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安全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SugiyamaM,AtomiY.Long-termeffectsofendoscopicpapillaryballoondilationongallbladdermotility.DigDisSci.2004;49:1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