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事业发可持续性发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文博事业发可持续性发展探析

胡永东

山东省成武县文物管理所山东成武274200

摘要:文博事业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承地域文明和优秀文化重要历史使命,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与享受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认为,新形势下的文博事业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强化文博信息化建设,整合资源,勇于创新与改革,提升文博事业在社会发展的地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文博事业;文化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长期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要求提升文化精神需求的呼声进一步增高,与此相互应,文博部门要与时俱进,加快自我发展,更好地担负起传承地域文明和优秀文化重要历史使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与精神享受,从而发挥自身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的重要职能。。

一、强化文博资源保护

文物资源是衡量文博部门自身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文博部门要充实自我,加强对文物资源的保护,采取行政保护与规划保护两条腿走路的科学方法;文博部门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实际,制定适合区域实际的法规制度,强化对文物的法律保护;文物保护重在眼前,更重在长远,因此,文博部门要做好规划工作,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做好科学的规划性保护工作,协助地方政府把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文博部门要建立一支精干的文物保护专业队伍,加强行政保护力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文博部门要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创造地域文化品牌,提升藏品品位,藏品展览中要注重升华主题,展现内涵,利用名人、名品效应,打破古代与现代时空限制,更好的实现人们的精神追求。

二、加强数字信息化建设

当今时代已经迈入了数字信息化时代,数字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博事业也要与时俱进,加快数字信息化技术建设,将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文物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中,提升文物的抢救、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为此,文博部门要树立文博信息化建设理念,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文博事业强有力的助推作用,改变陈旧的思想认知,重开发更重维护与开发利用。首先,做好文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文博信息化标准;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文博信息化建设软硬件建设,建立完备的文博数据库管理系统,强化对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博信息资源,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加强资源合作,实施优化整合

在我国县一级行政区划内,有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其间资源各有千秋,数量不均,藏品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藏品的有限性无法满足文博部门举办的多种展览活动,展览活动实际上是对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此,文博部门要更新理念,加强馆际间的资源交流,将闲置的资源激活,将分散的资源汇聚,实现多个资源的优化整合、联动互惠,促进文博事业的新发展,充分体现文博事业的服务性、公益性和教育性,提升文博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四、实施文化旅游战略

区域文化是一个地方重要的旅游资源,众所周知,延安、井冈山打的就是红色文化的旅游牌。可以说,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博部门要谋势而动,与时俱进,做好文化旅游牌。文博部门要突破思维定式,打破事业发展的行业桎梏,加强与旅游业的联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做好文化旅游的同时,文博部门要加强管理,注重对文物的保护,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防止传统文化畸形化,实现旅游业与文博事业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事实也表明,在旅游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文博部门积极融入社会文化发展当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举措,参与文化旅游,兴建博物馆,拓宽了旅游业与文博事业的合作渠道,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好文物,促进了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五、建设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只有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博人才队伍,才能推动文博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提高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博物馆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文博部门要想方设法打造一支“精本职、通相关、懂邻近”的文博专业人才队伍,强化“政治强、业务精、会协调、善管理”的人才内涵,塑造“作风实、善节俭、会当家的”人才素质,打造“懂市场、会经营、善开发”的文博经营人才队伍;要坚持用事业造就高素质的文博人才,坚持用环境凝聚高素质的文博人才,用机制激励、用荣誉褒奖,坚持用学习提升高素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建立健全高素质文博人才学习、工作、生活的机制。

六、勇于改革与创新

文博部门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首先,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开展内部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通过改革,创新意识得到加强,职工积极性得到调动,文化遗产研究的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打造市场品牌,从注重学术研究向学术与普及文物知识并重转变;其次,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实行免费开放举措,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展示服务和宣教工作;第三,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共建合作模式,积极加强同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探索共建合作模式,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以技术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建设为着眼点,打破封闭、实现开放,通过学科间、部门间的高效、务实的开放合作,推动合作方式由“被动、单体、一事一议”向“主动、全面、系统”的战略性转变,真正实现文博事业的全面革新与发展。

总之,新形势下的文博部门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与创新,强化文物资源保护,实施优化整合战略,真正实现文博事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嘉忆.文博事业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关系研究――以吉林市城市发展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2(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