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汤燕

汤燕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溧阳2133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对照组32例治疗期间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35例治疗期间优质护理。观察并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SDS评分状况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优质护理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198-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内科危重疾病,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也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慢性心力衰竭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与威胁。而由于临床症状的不断恶化,患者的体能会逐渐下降,在治疗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些情况都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因此,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工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状。现搜集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患者,对其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全部患者经检测均患有程度不同的慢性心力衰竭,对所有患者进行NYHA分级,其中Ⅱ级42例,Ⅲ级18例,Ⅳ级7例。患者的基本疾病情况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39例,缺血性心脏病17例,心肌梗死8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对照组共32例,平均年龄是(52.13±13.35)岁,年龄范围是43-76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8例、14例。实验组共35例,平均年龄是(56.24±15.04)岁,年龄范围是47~72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1例、14例。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治疗期间常规护理,即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对症和心理护理。给予实验组治疗期间优质护理,具体表现为:①医护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患者宣传慢性心力衰竭的健康知识,使他们对这种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②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探知患者内心的想法,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消除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错误认知[2];③医护人员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详细地解答,消除其内心疑虑;④医护人员应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为他们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鼓励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从而增强患者的体魄,促进患者的康复。但在运动时,应保证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在正常范围,一旦出现不良状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⑤对患者所住病房进行定期定时的打扫和消毒,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及室内温度适宜,防止病人病情传染现象的出现;⑥医护人员对患者每日所需用的药物进行严格的管理,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药物使用[3];⑦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定时为期翻身和拍背,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实施简单的肢体按摩和关节行运动,以减轻患者的肿胀情况;等等。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SDS评分较护理前都有所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x-±s)

组别例数护理前(分)护理后(分)

实验组3546.8±7.332.1±5.5

对照组3246.9±8.241.1±6.7

P>0.05<0.05

2.2住院时间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4.1)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8±7.6)d,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满意度是97.14%(34/35),1例不满意,占2.86%;10例基本满意,占28.57%;24例比较满意,占68.57%。对照组满意度是78.13%(25/32),7例不满意,占21.88%;15例基本满意,占46.88%;10例比较满意,占31.2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高,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除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外,在治疗的过程加入优质的护理工作也极为重要,优质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护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及时、具体、耐心、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在本文的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前后SDS评分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4.1)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8±7.6)d,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15%,同样高于对照组78.13%,由此表明,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认为,优质护理工作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作用显著,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辉,郑豫珍,杨丽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12:1061-1066.

[2]杨仲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3.

[3]曹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24: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