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少数民族革命史看中华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4

从云南少数民族革命史看中华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

◆字如祥

◆字如祥云南民族大学650031

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祖国的统一和分裂不断交错、民族的融合和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族人民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要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使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和行为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就必须全面系统地概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以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祖国的繁荣昌盛,树立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团结优良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促进祖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全面系统地概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以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民族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目前全世界约有3000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由多民族组成,几乎没有纯粹的单一民族国家。而在全世界60多亿人口中,大约有48亿人信仰宗教。这样的世相民情使得当今世界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世界是民族的世界,民族的世界必然充满着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在世界多民族国家中,由各民族共同利益而构成的国家利益至高无上,任何单个民族的利益都必须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

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每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进步首先取决于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20世纪末以来发端于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蜕变而迅速向西欧、北美乃至全球范围内蔓延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事实证明,保持国家的统一,维护领土的完整,实现人民的团结,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只有民族团结,人民才能幸福安宁;只有民族团结,祖国才能繁荣昌盛;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

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五千年辉煌壮丽的文明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正是在祖国的统一和分裂不断交错、民族的融合和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族人民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但这些优良传统都是零星地散见于各种历史文献,至今都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归纳论述,因此有必要全面系统地加以概括总结,以利于不断发扬光大。

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它不仅是对祖国深厚的情感,而且要将之化为爱国行动,为祖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做出贡献。历史上许多爱国故事,感人肺腑,代代传颂,不断激励着后人。

如: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名著《离骚》中表示了“伏清白以死直”的坚决态度,并在理想破灭后以投身汨罗江而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后人世代传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坚决拒绝元军统帅、元丞相和元世祖的多次劝降,最后慷慨就义,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表明了一位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气节;汉代苏武塞外牧羊19年,显示了坚贞的爱国气节。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祖国是人民利益的共同体,祖国繁荣富强,人民也就生活安康;祖国衰败落后,人民也就流离失所,没有“大家”,哪有“小家”。为此,古人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号召,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中面对倍受欺凌的半壁江山“怒发冲冠”,发出了“还我河山”的呐喊,表明了“精忠报国”的决心;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感,对危害民族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鸦片贸易深恶痛绝,广州虎门销烟的爱国壮举挫败了英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当新中国刚成立时,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矛头直指中国,我党我军发扬了高尚的国际爱国主义精神,派出了300万志愿军去抗美援朝,开国元勋毛泽东率先将自己的爱子毛岸英送往朝鲜作战,毛岸英壮烈牺牲在朝鲜的战场上,至今与牺牲了的16万志愿军安葬在朝鲜的群山之中,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之歌。在云南历史上敢为天下先的地方王段思平从通海发兵击败杨干贞兄弟大义宁政权建立大理国;在抗日战争等国家命运攸关的时刻,滇军各族将士英勇善战,成为正面战场最英勇最顽强的部队之一,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被郭沫若誉为“青年百代之表率”的优秀作家张天虚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48年7月15日,300多各族学生血染云南大学会泽楼,成为云南爱国民主运动的丰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总是和许多名家抗战救国联系在一起,闻一多、李公朴以及众多各民族爱国人士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时代的新篇章。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多民族统一国家,追求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各民族根本和长远利益之所系,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追求目标。我们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是在各民族长期交往融合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特别是自秦汉大一统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曾多次出现民族分裂的局面,每次分裂都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给中华民族的进步造成了障碍。

纵观历史,每次战争和民族分裂活动都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破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因而从不得民心;而历次太平盛世如“汉武中兴”、“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等都出现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环境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最大的心愿、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多少仁人志士为此前仆后继、奋斗不息。

如:爱国诗人陆游病危之际,仍然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为了保卫国家边疆的安宁,“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郑成功抗击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等。在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上,哀牢王贤栗主动要求归附、渴望加入大一统的祖国大家庭,后来哀牢王柳貌又率55万人口归属汉朝使中央王朝设立永昌郡,留下了东汉建武、永平年间“哀牢国内附”的美好佳话;南诏国国王异牟寻“点苍山结盟”归顺唐朝,表达了心系统一的真心实意;“爱民礼士”的清朝知县、蒙自人曹士桂身负朝廷的重任东渡台湾开发宝岛并与台湾各族儿女唇齿相依,直至鞠躬尽瘁献身台湾;而敢以弱战强讨袁护国首举义旗,粉碎了袁世凯复辟阴谋的云南护国运动,以及云南普洱地区民族头人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留下的见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历史的民族团结誓词碑等,都是各族人民团结到底不分裂的具体表现。

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爱国主义不仅激励着各族人民反对国内民族压迫,而且敢于反抗外来侵略。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中华民族在抵御外部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过程中,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俯首皆是。

如:戊戌六君子为了变法图强甘愿以身殉国;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誓死不当亡国奴,与日寇血战到底;有着“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爱国壮志的秋瑾;还有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等等。

又如19世纪70年代起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入侵云南腾越地区并占领片马,最终激发了“马嘉理事件”、“片马事件”、“干崖抗英”、“车里抗英”等各族人民的抗英斗争,神圣国土在景颇族、傣族、傈僳族和汉族群众的共同捍卫下得以保护,傣族土司刀安仁、土把总左孝臣、傈僳族管事勒黑摄帕等均为保家卫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18世纪的抗法斗争中,由各民族儿女组成的5万滇军英勇善战,打响了“宣光之战”,涌现出了被誉为“南中锁钥”的苗族首领项崇中、白族跷将杨玉科等;在抗日战争中,从“将帅摇篮”、“革命熔炉”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走出的将帅周保中、龙云、卢汉等以强国之梦与正义之剑书写了民族不屈的历史,以及滇军血战中原台儿庄、各民族浩气冲天长久抗战滇西、血肉铺就滇缅公路抗日运输生命线等等,犹如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爱国主义之歌。

五、开发山河,创造文明。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智慧、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他们世代相继地发展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170万年前,当欧洲还不知是什么状态时,在中国西南的红土高原上就有了元谋猿人的活动,他们以用火、制用石器等方式首开了人类历史的先河。祖国广阔、富饶的土地,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从远古时期起,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从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当汉族的先民华夏族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各少数民族先民也同时开发了周围的广大地区。藏、羌族最先开发了青藏高原,彝、白等民族最先开发了西南地区,满、锡伯、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最先开发了东北地区,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最先开发了蒙古族草原,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岛,台湾少数民族的先民最先开发了台湾岛。各民族祖先在各个地区,以他们辛勤的劳动,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秦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也是从那时起,陆续开始在今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地设置郡县,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在西北的羌地设护羌校尉,在东北乌桓地区设护乌桓校尉,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些边疆民族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治理版图之内,奠定了尔后统一多民族中国疆域的基础。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人民开疆拓土、共同努力构建美好家园的开拓史,也是一部各族人民互相交流、共建文明的创造史。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可宝贵的遗产有三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总之,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辽阔的国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六、爱好和平,追求和谐。

世界上没有一个大民族能像中国这样历经如此多的分裂内乱而每次都能整合自己,最终回归统一。地理条件殊异、民族成分众多的中国能凝结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广大的中国能成为世界上惟一从古到今始终保持统一格局和文明传统不断的国家,得益于建立在兼容并蓄基础上的国家统一,因为中华民族有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从整体和谐统一出发,重大局、重整体”的思维方式,强调的是“天、地、人”和谐一体,因而,必须“致中和”,整体自然和谐,也就是要重大局、重整体。奉行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王朝中心观”及“和合之道”、“中庸之道”、“大同世界”,这些观念文化是主张和坚持群体本位、团结统一的,成为中国文明的“文化范式”。

历史上的典型事例,如开辟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郑和七下西洋、玄奘印度取经、鉴真东渡扶桑,以及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的滇越米轨铁路的修建等,他们以各种方式向世界撒播和平种子,表达了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的强烈愿望。

七、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历经挫折而不屈,靠的就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历史的绵绵长卷中,东汉、战国时期的孙敬、苏秦发愤苦读,“头悬梁,锥刺股”,终成一代雄辩之士,名扬天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书写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佳话,造就一代霸王,威震天下;王羲之勤学苦练“临池学书”,留下了“墨池”美谈,成为一代书圣,万人崇敬;詹天佑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远赴美国求学,回国后满腔热忱地把所学本领贡献给了祖国的铁路事业。而云南各族人民1912年就建造的被称为“中国笫一水电站”的昆明海口石龙坝水力发电厂,出身云南陆军讲武堂执事官缪嘉寿创立的中国最早的自办银行之云南富滇银行,“白药大王”曲焕章生产的当今驰名国内外的云南品牌“云南白药”,比李时珍更早的云南药物学家兰茂编著的《滇南本草》,开拓云南植物王国的科学家蔡希陶,以及中国“神舟”五号和六号的成功发射等等,就是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在祝贺我国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的庆功会上,胡锦涛同志概括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指出“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八、心系民生,相亲相爱。

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是一个犹如兄弟般的56个民族组成的共同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民族大家庭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如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进行的“茶马互市”、“盐铁贸易”等,既满足了中原农业、交通和军事的需要,也满足了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所需,促进了经济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从先秦即已开始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形成了中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基本格局。从历史记载来看,汉族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迁移和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内迁的数量都很大。这种迁徙、融合更加强了各民族间业已存在的经济、文化联系。“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庄蹻入滇”等都是各民族间在迁徙、融合中留下的美好佳话。

在今天,各族人民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处,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夺取了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等一个个重大胜利,谱写了“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动人乐章。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今天,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民族政策,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重视中华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各族人民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使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繁荣富强的壮丽史诗和华美乐章。

参考文献

[1]云南日报社编《敢为天下的云南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

[2]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编《唱响团结发展的主旋律——云南省民族团结宣讲活动系列报告集》.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3。

[3]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中国教育报,2008,11,26。

[4]中共国家民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人民日报》,20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