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脾虚湿浊上扰型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脾虚湿浊上扰型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乐春云

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脾虚湿浊上扰型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2016年10月到2019年1月本院收诊的46例颈源性眩晕(脾虚湿浊上扰型)患者,远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3例(针刺治疗)与观察组23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VAS评分、眩晕症状评分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VAS评分(3.24±0.31)分、眩晕症状评分(1.83±0.15)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颈源性眩晕(脾虚湿浊上扰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针刺;半夏白术天麻汤

前言:颈源性眩晕的中医临床症型之一即为脾虚湿浊上扰型,易致使患者头颈部气血不畅而出现颈项疼痛、头痛、眩晕等不适[1],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为缓解颈源性眩晕(脾虚湿浊上扰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作者常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的方法,该方法可通过改善颈椎供血、平衡脏腑功能等达到提升临床治疗的目的。本文为系统分析、研究该方法在颈源性眩晕(脾虚湿浊上扰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2016.10.09-2019.01.28期间本院收诊的颈源性眩晕(脾虚湿浊上扰型)患者,总计46例,远程随机法分为两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方法的一组(23例)作为观察组,使用针刺治疗方法的一组(23例)作为对照组。【性别】观察组女10例,男13例,对照组女11例,男12例;【年龄】观察组46-77岁,平均为(62.54±4.28)岁,对照组47-79岁,平均为(62.71±4.32)岁。比较以上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⑴经《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相关标准判定,46例研究对象均符合颈源性眩晕(脾虚湿浊上扰型)病况。⑵46例研究对象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⑴脑肿瘤、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所致眩晕者。⑵失语、智力低下或精神异常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针刺治疗,方法:予以患者舒适侧卧位,配穴包括内关、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主穴包括阿是穴、太阳、肩井、率谷、百会、风池。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针感宜强,针刺宜深,单次轮取七至八个穴位,行针期间应少捻转,主要以提插为主,针刺得气后用适宜强度的连续波作相应通电治疗,留针时间在二十至三十分钟之间。每日一次,疗程十天。

1.2.2观察组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治疗,方法:药方组成包括生姜6克、大枣6克、甘草6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泽泻12克、白术15克、天麻12克、半夏10克。若为神疲气少者,可添加党参与黄芪;若为心悸不安者,可添加龙骨、杜蛎与甘松;若合并口苦者,可添加竹茹与黄芩,去除白术。用水浸泡一小时后再行煎煮操作,早晚分服,每日一剂,疗程十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评测两组颈源性眩晕(脾虚湿浊上扰型)患者的VAS评分、眩晕症状评分指标数据。VAS评分测评标准参考视觉模拟法(0-10分),患者疼痛感越强,该评分越高;眩晕症状测评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内容包括眩晕持续时间、眩晕发作频率、眩晕程度等,总分为0-5分,患者眩晕症状越重,该评分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上,两组颈源性眩晕(脾虚湿浊上扰型)患者的VAS评分、眩晕症状评分指标用“”的方式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颈源性眩晕(脾虚湿浊上扰型)患者疼痛程度及眩晕症状情况,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3.24±0.31)分、眩晕症状评分(1.83±0.15)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近几年,随着民众工作节奏、生活习惯的变化,职业病症发病率相应升高,其中颈源性眩晕(脾虚湿浊上扰型)发病率尤甚。中医认为颈源性眩晕(脾虚湿浊上扰型)病因主要是患者疲劳过度、情志不舒引发脾虚生湿、肝郁乘脾、水谷不化、脾胃失运所致[2],治疗应以熄风止眩、健脾化痰为原则。以往常采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虽可加快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疏通患者气血、经络,但远期疗效不佳,无法治愈患者颈部疼痛、头痛、眩晕等问题[3]。故现阶段常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疗法作相应辅助,方中茯苓具有健脾渗湿的功效;泽泻、白术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天麻具有祛风通络、平肝熄风的功效;半夏、橘红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以上诸药与针刺方法联用可有效抑制患者血栓形成,减轻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且可缓解患者眩晕症状,效果显著。如上文结果所示,观察组VAS评分(3.24±0.31)分、眩晕症状评分(1.83±0.15)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颈源性眩晕(脾虚湿浊上扰型)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刺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疼痛程度与眩晕症状,提升患者疗效水平与预后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邬春虎,余丹,吴赤球等.悬吊运动疗法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老年颈源性眩晕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8,39(5):653-655.

[2]周翔宇,邵继胜,魏建功等.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7,30(1):73-76.

[3]秦江,石秀秀,胡鸢等.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6):53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