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及未来城市发展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3

城市及未来城市发展刍议

蒋明远

蒋明远(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舞台。进入近代以来,各国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其结果是大型和特大型城市集群的出现。城市的集聚效应一方面带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城市治理问题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综合发展的新理念,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描述智慧城市何以产生,对其概念内涵进行初步探讨,并介绍美国和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概况,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理念的传播。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化城市病

1.城市的出现

1.1人类城市的兴起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有了质的飞跃。城市是人类社会组织的高级形式,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样性是传统村落无法比拟的。纵览东西方城市的发展历史,城市的兴起大概不外乎三个因素:

第一是经济因素。东西方的很多城市都是因贸易而兴起。在交通要冲的位置,人口和物资的集聚效应塑造了最初的城市。在古代的通讯条件下,市场成为物资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当时技术条件下成本最低的交易方式。这种类型的城市逐渐成为区域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有些甚至成为政治的中心。

第二是军事因素。一些城市的设立主要出于军事的考虑,在关键地点设立军事据点,进而发展成城市。这些城市在战争年代是战略要冲,在和平年代就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有些逐渐发展成区域的中心。

第三是文化因素。比如说耶路撒冷,这个城市是作为宗教中心为全世界所熟知。牛津和剑桥也是从一所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城市。这种类型的城市是由于宗教和教育的因素集聚了大量的人口,进而发展成为一座城市的。

1.2人类社会的城市化与城市病

近代以来,城市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绝对主角,世界各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大量的人口和资源涌向城市,城市自身也在不断地膨胀。城市的不断扩张所带来的城市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闻报章上经常可以看到“城市病”这个概念。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城市病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情况则更为严重。

中国的城市化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起步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78年到2016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到57.1%。从这一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总人口中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这标志着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变。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中国城市化率在本世纪中叶将达到70%以上。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将生活在城市中。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从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看,中国的人口向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迁移还在进行,这种人口迁徙趋势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也给人口迁入城市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及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超出了城市承载力的限度。中国的人口集聚度高的城市普遍出现“城市病”的种种症状: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过高、水资源短缺、管理粗放、应急滞后等。

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是一个城市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层面和众多的政府管理部门。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中,按照职能划分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对信息和资源的自由流动和组合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导致城市管理效率低下,部门联动能力弱,突发事件的应对滞后等众多问题。国外发达城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智慧城市作为城市综合发展的概念逐渐形成,并且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2.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2.1智慧城市理念的出现

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引起全球瞩目。2009年,IBM公司与美国迪比克市共同宣布建设美国的第一个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城市管理者的视野里。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之上。如果将一座城市比喻为一个人的话,信息和通讯科技就是一座城市的神经系统。随着信息和通讯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扩展。近年来,世界上的先进城市已经将信息和通讯技术作为城市发展和管理的核心要素,探讨如何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推行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进一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病”难题,提升整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2.2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

智慧城市的概念本身还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迄今在学术界和业界还没有对其形成广泛的共识,因而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还比较困难。但是从现有的众多研究中我们还是可以总结出共性的特征。一般而言,智慧城市大体上可以理解为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及其所带来的理念的革新,重新塑造城市的系统、运行方式和服务模式,使城市更具智慧。具体的说,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成果,创新理念与方法,将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服务功能进行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会产生一种出人意料的协同效应即各种资源的运用更有效率。将会使城市管理和服务更加优化,市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降低城市生态压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简单地说,智慧城市系统可以近似地看作城市的神经系统。它将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连接起来,提升城市的运营效率和运营水平。智慧城市的内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技术层面,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石,信息资源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资源,其具体表现就是大数据的兴起与发展。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运用给城市装上了神经系统,物联网技术使城市具有了感知能力,通过传感系统,将物与互联网的进行连接,两者之间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交换,实现了对物的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城市运行中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城市的“神经系统”上传到城市的“大脑”——云计算中心。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就是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研判,在此基础之上,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发现问题并向城市管理者提出集中备选方案。人工智能系统还可以对备选方案进行虚拟预演,分析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帮助城市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

二是功能层面,无论从理念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智慧城市首先关注的是城市既有功能的优化和提升。智慧城市的根本定位还是城市,城市功能的优化和提升既是智慧城市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市民对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的需求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信息和通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科技应用并不能代表智慧城市,而通过信息和通讯技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繁荣才是智慧城市的最终目标。从以往的研究和实践来看,智慧城市的内容大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这也说明各国的学者和城市管理者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有相当程度的共识,希望将自己的城市打造成和谐宜居的城市。

三是系统层面,传统上,我们将城市看作一台机器,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城市的运行遵循简单有序的线性法则。当今,我们更愿意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体,对于城市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物质形态,而是内在的融通性。智慧城市强调将城市打造为一个类有机体的系统,通过不断地感知,学习和发展,使其自身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整个系统的智慧化水平。

3.智慧城市的发展

3.1美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概况

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先进城市的发展趋势。2008年,美国IBM公司率先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2009年IBM向奥巴马政府突出了“智慧地球”的计划,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建设新一代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之后IBM与美国的迪比克合作建设全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之后,欧盟、英国、西班牙、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都提出了智慧城市发展计划并付诸实施。

美国的智慧城市计划多由地方政府根据城市自身的环境特点,各自规划和推行,在与民间和企业合作开展各项智慧城市项目方面尤为出色。纽约是美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先驱。纽约市政府与CiscoIBSG合作推行SmartScreenCity24/7计划[.JeffFrazierandTomTouchet“TransformingthecityofNewYork:NewPlatformforPublic-PrivateCooperationUshersinSmartCitiesoftheFuture”2012.],通过流动网络发放经整合的公共和私营机构信息;将旧式收费电话亭改装成具有触摸和影音功能的智慧屏幕,以便市民随时查阅信息,且同时作为WiFi热点,计划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城市WiFi网络。此外,纽约市推行HudsonYardsProject,于曼哈顿西部建设商住区并大量安装电子探测仪,利用数码技术实时收集区内交通、能源和空气质量等数据。其它措施还包括建设地下气动管运送的废物处理系统[.MichlleReis“5U.S.CitiesUsingTechnologyToBecomeSmartAndConnected”2014.],以提升效率。

欧盟的智慧城市发展较注重顶层设计,以配合整个欧盟地区的总体发展需要。欧盟的智慧城市发展聚焦环境领域的节能减排及区域发展和创新策略两个方面,着重五个领域的发展,包括连接不同系统、公开数据、鼓励创业、发展极速5G网络、推动创新等,配合欧洲2020策略下的欧洲数码议程所设定的智慧型、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三大总体目标。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是欧洲智慧城市发展的佼佼者。智慧巴塞罗那的整体策略由市议会制定,由其中一位副市长领导相关工作,设有一个项目管理委员会监督各项计划的推行,并成立一个项目管理处负责具体规划、协调和推进,注重综合规划和顶层设计,由政府带动并重点发展物联网、通过各种公私合作模式,利用民间和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以专项形式,逐步推进一系列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功能和服务,包括遥距控制LED街道照明、楼宇能源管理、绿化地带灌溉、区域冷暖调节、公共运输、道路零排放、开放政府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智慧城市研究报告》2015.]。

3.2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2012年11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这项通知要求各地对照《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并编制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政策、组织和资金保障体系。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服务和发展的科学方式。根据申报和评审的结果,住建部在2013年1月公布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2014年8月公布第二批103个,2015年4月公布第三批84个,智慧城市试点数目已经达到277个。

2014年3月16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10年)》,规划中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六个方向:

第一,信息网络宽带化。推进光纤到户和“光进铜退”,实现光纤网络基本覆盖城市家庭,城市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Mbps,50%家庭达到100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达到1Gbps。推动4G网络建设,加快城市公共热点区域无线局域网覆盖。

第二,规划管理信息化。发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动平台建设和功能拓展,建立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及建(构)筑物数据库,构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国土利用、城市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和精准化。

第三,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智能交通,实现交通诱导、指挥控制、调度管理和应急处理的智能化。发展智能电网,支持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居民和企业用电的智能管理。发展智能水务,构建覆盖供水全过程、保障供水质量安全的智能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发展智能管网,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行监控智能化。发展智能建筑,实现建筑设施、设备、节能、安全的智慧化管控。

第四,公共服务便捷化。建立跨部门跨地区业务协同、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城市教育、就业、社保、养老、医疗和文化的服务模式。

第五,产业发展现代化。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推进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创新并培育新型业态。

第六,社会治理精细化。在市场监管、环境监管、信用服务、应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领域,深化信息应用,建立完善相关信息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参考文献

[1]JeffFrazierandTomTouchet.“TransformingthecityofNewYork:NewPlatformforPublic-PrivateCooperationUshersinSmartCitiesoftheFuture”2012.

[2]MichlleReis.“5U.S.CitiesUsingTechnologyToBecomeSmartAndConnected”2014.

[3]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智慧城市研究报告[R].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