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族风情美术与课堂相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把民族风情美术与课堂相结合

董冬莉

董冬莉

〔摘要〕新课改实施后,美术课逐渐呈现多元化,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茂兰卡斯特地区是一个山区小镇,通过设备、信息渠道获取美术课堂教学资源很难,但本地得天独厚的民族风情的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关键词〕美术课堂民族风情结合

自工作以来一直承担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所在的地区是一个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风情的山区小镇,也誉有“地球上的绿宝石”之称的茂兰卡斯特地区。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古老而传统的生活习俗赋予了这里丰富多彩的魅力,能在这样秀美的小镇,从事着美术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这是上天赐给我最好的礼物。

但是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许多先进的、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无法在美术课堂上运用。如果我们将美术课程资源的内涵加以拓展,会发现,相对“落后”的农村以它独特的方式保留着的原本的那份清纯古朴,传承着古老的民族艺术文化是一笔财富,更是最贴近农村孩子生活的艺术教育的宝贵资源。如何让我们农村的孩子,在美术教育上能够与之在这么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独占一方呢?只有享用我们这里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把一些当地民族的优秀文化有机结合并把它们融入课堂,我校瑶族、苗族及布依族学生居多,这些民族有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可开发利用大量内容独特、类型丰富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如何将丰富的、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发掘、整理成便于学生学习、探索和教师教学、研究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体系,是我们美术教师的第一大任务,也是我长期实践和改进的一个教学目标。

其实我们的学生们生活环境就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我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利用大自然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我们瑶麓民族的刺绣图案,大土苗族的苗家服饰,布依族的土布编织纹路和山清水秀的卡斯特地貌风情等引入到课堂上来。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训练和对不同事物的接触,最大限度的拓展了学生的美术创作空间,当我们将身边的自然民族文化资源运用到乡土美术创作中时,当一件件富有创意、漂亮的有着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同学们才发出由衷的惊叹,“哇!原来这些都是宝啊!”以乡村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既可以就地取材,节约美术材料上的开支,又可以培养学生有效开发、利用家乡自然民族文化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还可以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可以说这样的学习比让学生在大都市里、画室里、书本里的学习还要有情趣、更有收获,还激发学生对美术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还达到了让学生多角度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

历史的沧桑,总会留下不可磨灭的文化,而在文化的洗礼间似乎又保存了某种神秘。例如水族节日里的过卯节,瑶族的擢壁谈婚等民俗活动中,无论你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个时间看到的都是一幅生动、神秘的美术作品。少数民族的图案可以说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在服饰、鞋帽、建筑、等物品上比比皆是。大多手工制作,工艺精湛、堪称精品,劳动工具、生活用具、首饰装饰物形态各异、活生生就是一件艺术品,竹编、背带刺绣等民族手工艺都是极为丰富的艺术资源。在这种挥之不去的民族情节下创作的物件,形成了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标志,如果我们注意收集、整理、发掘,并与学校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必然使我们的教学丰富多彩,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在备课时结合教材有选择地搜集有民族特色的实物,这样,教学就非常方便有效了,只要学生注意和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课堂上相互描述少数民族喜庆节日情节、收集民族物件,那么学生掌握作品的定义、结构、绘画构图、色彩、创作灵感等诸方面的问题将变得轻松自然。民族文化引入课堂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作为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今天,让孩子们学习了解认识民族文化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教育学家认为,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正是在教育的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产生、保存和积淀,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本地区的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随着民间艺人的逝去和传承人的脱节、转型、遗忘、或放弃而即将消失,存留下来的由于得不到好的保护而被同化或汉化。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新课改的实施对恪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无疑是一种冲击,无论从教学理念或是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材的编写和解读都给广大美术教师焕然一新的感觉,为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由于地域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性,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不能尽善其用。尤其是对一些条件不太理想的农村学校来说,新教材的实施利用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中出现的陌生资源对许多农村学生来说没有感同身受的体会,致使教学中依然是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借助茂兰镇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以及喀斯特自然风景仅存之地的优势,让学生接触最贴近他们生活的事物也就是打动他们情感的最佳方法,是引导他们进入美术艺术殿堂的最佳捷径。一方面、要从这些资源中汲取养分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从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和艺术创作的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两者结合,使学校艺术教育得到升华,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更加广阔,同时彰显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使富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得以在校园中延续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今天,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正在朝着多元化发展,探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教育之路何乐而不为之。我们在尊重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地域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文化的传承,这就是我们航帆的风向标,它使我们的农村美术教育看到了曙光,来吧,让我们的农村美术跟随民族风情的诱惑进行到底吧!

作者单位:贵州省荔波县茂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