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城市应用设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城市应用设计初探

王旭

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我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城市品质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建设一座可持续发展,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城市。城市发展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有利条件,建设高标准的生态系统,提升环境质量与品位,突出城市特色。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指导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绿化品质提升具有引领作用。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城市;应用设计

1基于海绵城市的公园绿地设计

1.1海绵城市的公园绿地设计理念

公园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备很大的城市雨水资源的吸收和释放能力。但是,从我国目前公园绿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依靠现有公园绿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困难,公园绿地也无法完成对整个城市雨水的管理能力,只能作为现有城市排水系统的辅助。另外在公园绿地的设计上,还要根据城市的气候环境和水资源环境进行设计。例如部分水资源缺乏的城市,重点开发公园绿地对于水资源的存蓄和净化作用。而对于雨水资源丰富的城市,要重点开发公园绿地的雨水渗透和调蓄功能。

1.2海绵城市理论的公园绿地设计要点

从公园绿地的设计要点来看,我们主要分为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这四个类型。其中综合性公园指供城市居民休憩、游览、文化娱乐的综合性功能为主的公园。这类公园在设计时要考虑到综合性公园大部分占地较大,与自然地形和水体相结合等特点,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能够完整的实现雨水径流的产生,传输,滞留整个过程,对于雨水的调蓄能力较强。而专类公园则是指具有特定的园林内容或形式的主题公园,如儿童乐园、动植物园、历史名园等。这些公园在形式上都有自身独特的要求,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其特殊功能性进行设计。而带状公园是指沿城市交通干道、河流、旧城墙基等建设的狭长形一体化绿地。这类绿地一般宽度较小,但是长度较长。在设计时主要强调对周边道路与自身雨水的收集、下渗、净化、滞留。街旁绿地主要是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如沿街的小型绿地,广场绿地等,这类绿地可是设计对道路雨水的过虑和渗透。

1.3海绵城市理论的公园绿地的设计手法

在公园绿地的设计手法上,主要参考公园绿地的自身特点和实现的功能进行设计,例如与地形结合的设计、与水体结合的设计、与植物结合的设计、与建筑结合的设计等。首先与地形结合的设计主要是指城市公园绿地根据地形坡度变化可分为凸地形、凹地形、平坦地形等。其中凸地形是雨水径流产生的主要地形,要对地形改造,增加径流的时间,加大渗透。而凹地形一般结合自身条件设计成雨水塘用于消纳自身与周围的雨水。平坦地形则与凹地形结合,形成雨水汇聚的形式。水体结合的设计则要考虑公园绿地与水体的关系,是径流过境型、径流汇集型、无外围径流型中的哪种。其中径流汇集型公园一般是指位于雨水径流末端的公园绿地,这类公园要考虑对水资源的容纳能力,同时还要有净化和处理能力。径流过境型绿地则是位于城市与水体间绿色隔离带,能对周边流入雨水进行过滤与净化,可有效控制流入河流雨水径流的污染问题。而与植物结合则是通过不同的植物组合改善绿地对于雨水的滞留能力,如坡度较大的地方增加一些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相结合的植物群落,促进雨水渗透;与建筑物结合则是利用雨水花园对屋面汇集雨水的处理,还可以设计绿色屋顶,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回用。

2城市公园绿地设计要素

设计时为更好体现城市公园中绿化景观的近自然设计,其涉及的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形、土壤、水体和植物群落。

2.1地形

公园中坡地景观相比较于其他景观形式,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坡地的地形和地表肌理的丰富变化使坡地景观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其次,从景观意向产生过程来看,人们对于坡地环境的知觉感受和情感交流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基础,对于空间领悟、文化知识、感情体验已经形成一定的认同感。

公园绿地中对坡地的改造、设计应贯彻“外形缓坡化”的原则,一来可以避免坡度过大引起地表径流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二来缓坡可营造安定的空间心理,便于公共生活的开展,避免了过高的地形变化带来的紧张感,而且也避免了过多的工程改造。

2.2土壤

土壤是绿化植物的直接载体,土壤质量是城市绿地质量的关键。改良和培育土壤,保持“地力常新”,提高土壤质量,是一项具有战略地位的重要工作。城市绿地的持续稳定发展首先要解决城市绿地土壤的质量问题。在绿地场地的设计中宜保留原土壤,因为原土是长时间由当地生态系统内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交互作用的产物,能够完整的保留场地信息,具有最佳的综合效益。对于条件恶劣的土壤可以利用改造的机会采用各种改良的方法使之接近自然土壤,保持土壤具有高度的多样微生物特点。

现在,城市绿地土壤处于一种退化状态,后果严重,城市绿化的主管部门应及时地根据城市绿地土壤的分布和退化特点,采取必要的措施,使退化的城市园林绿地土壤恢复到健康状态,做到根据绿地植物的生态要求,选择适宜的土壤;根据土壤的肥力特征和生态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的功能,使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作用、游憩作用、景观作用和灭灾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2.3水体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水景按照建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天然水景和人工水景,天然水景往往具有蜿蜒的外在形态,并不仅仅是因为河流本身的动势所向,还能满足在河流中的鱼类的安全生活需求。人工水景是以水为主体的人工构筑物,其意图是以人工手段仿造天然湖的效果,平面形式以天然曲线为主,结合周边的地形设计。对于线性的水体,在设计中应该借助“蛇形”的自然力,避免形态直线化,在转弯的地方放置巨石,或用块石营造迂回区,因其阻滞而形成的深潭,可作为鱼类溯流区和栖息地,形成多变的空间。同时,水环境为所有生物的移动、繁殖、休息、进食等活动提供了场所,另外还是居民日常散步、游憩的活动空间,连续的水边环境营造在于将水边生物的生存空间、相关的设施与人的生活方式相整合,意在营造从水流、护岸到岸线缓冲带三者的连续性空间,保证从水中、水边到陆地之间不断续。护岸可用块石、石笼等柔性结构堆砌,即耐冲刷又能保证足够的透水力,有利于结合水生植物的生长增强故土能力。对于陆上缓冲带而言,结合人的活动需求设计分层次结构,提供亲水、散步、自然观察等活动场地。同时河岸的绿化对水质的改善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4植物群落

植物空间为绿地中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植物的种植和围合形成了对空间的分隔,赋予了场地开阔和私密的心理感受,同时也成为生物多样性培育、保护的重要场所。

在植物选择方面不仅要掌握树种的一般规律,还要结合公园特殊需要,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并充分以用原有树和苗,以大苗为主适当密植。选择具有观赏价值,又有较强抗逆性,病虫害少的树种,易于管理;不能选用有浆果和招引害虫的树种。

3结语

在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与绿地系统规划相互指导。海绵城市对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形成合理的绿地空间系统,海绵城市的建设满足城市生态防护及环境美化等功能,对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有良好的示范效应,更大程度发挥了城市绿地系统的作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设同样也会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它会使海绵城市的建设内容更加完善,作用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耿玉石.从园林绿地系统视角分析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J].现代园艺,2016(4).

[2]解虎.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