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成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成分分析

冯艳王经林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枣子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攀枝花617023)

【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17日到2016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并将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脑血栓患者经治疗后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53±0.13)mm,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40±0.32)cm2,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效果显著,其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3-0177-02

脑血栓为临床中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其脑血管壁病变为其主要治病因素,中老年人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1],动脉粥样斑块硬化及斑块形成为主要病理基础,具有复发率高、起病迅速等特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对2015年10月17日至2016年3月17日期间收治的部分脑血栓患者行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中心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17日到2016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具体如下: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17、13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6岁,下限值52岁,年龄平均值(59.49±10.32)岁;病程范围上限值:7h,下限值2h,病程平均值(4.13±0.39)h。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18、12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8岁,下限值54岁,年龄平均值(61.13±10.08)岁;病程范围上限值:8h,下限值2h,病程平均值(4.63±0.52)h。对比2组脑血栓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大于0.05)。

1.2方法

2组脑血栓患者均予以常规吸氧、维持机体内电解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下:对照组方法: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一天100mg,一天一次。观察组方法: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一天10mg,一天一次[2]。2组脑血栓患者均予以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其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脑血栓患者经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颈动脉斑块情况。

1.4疗效判定

本研究依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具体如下:基本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且头痛、意识障碍等临床体征基本消失。显效:46%≤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且头痛、意识障碍等临床体征显著好转。有效:18%≤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且头痛、意识障碍等临床体征有好转迹象。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甚至更为严重。总好转率为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脑血栓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情况为均数,并用t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2组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为概率,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脑血栓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2组对比临床疗效

观察组脑血栓患者经治疗后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3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脑血栓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30例患者,腹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30例患者,腹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3.讨论

脑血栓主要为脑血管硬化,导致脑循环障碍产生血栓,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临床中以促进患者脑部循环及神经功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阿司匹林可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抑制,可一定程度的改善脑循环,但单一用药的效果受限[3]。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脑血栓患者经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亦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表明于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显著,阿托伐他汀钙为他汀类药物,成分为C66H68CaF2N4O10,为HMG-COA还原酶抑制类药物,可降低肝脏内胆固醇,改善斑块面积,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此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降低粥样硬化程度,且不良反应较小。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效果显著,其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陈静.试析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178-179.

[2]王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6):87-87.

[3]徐美林,刘海燕,梁文霞.关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老年脑血栓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