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胸部DR检查的临床应用姜士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析胸部DR检查的临床应用姜士英

姜士英

姜士英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人民医院839200)

【摘要】目的讨数字放射摄影(DR)在胸部的检查技术和诊断价值。方法对480例患者进行了DR胸部后前位X线摄影检查,其中男性268例,女性212例。结果本组480例胸部摄影均能满足临床诊断。结论DR系统在胸部摄影中具有充分显示肺组织结构的能力,为肺部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关键词】胸部DR;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095-02

数字X线摄影(DR)目前全新的数字化成像技术。数字探测器代替了传统X线设备由影像增强器、摄像头、光学系统和模数转换器构成的影像链。由直接数字化代替传统的模数转换。因其影像的采集、成像、传输、存储、后处理等各种技术的使用,操作方便、快捷、图像质量好等优势,在临床X线摄影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1]。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日益上升,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在胸部摄影就更加广泛的被重视和应用,我们也就DR在胸部摄影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健康体检者共480例,其中男性268例,女性212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53.8岁。

1.2方法仪器:GE-DR摄片系统;柯尼卡793型激光胶片打印机;根据受检者体形,使用经调试好的曝光参数,如有极端情况再进行调节。常用曝光条件为胸部正位105-110kV,8-12mAs;侧位120kV,12mAs,图像显示时间3s。受检者采用站立后前位标准体位150cm,并给予穿戴铅围裙及防护帽。每人摄取胸部后前位DR平片,所有影像均符合DICOM3.0标准。对于发现肺内结节病灶的患者加照侧位。将图像储存,图像采集完成后调出图像,使用DR后处理中的局部放大以及灰度和空间频率调节等技术对结节病灶的图像进行后处理。然后进行多人集体仔细读片会诊,写出诊断报告。选片标准:肺部组织清晰,以满足诊断学标准为主。

2.结果

通过对这480份DR胸片的总结研究,得出如下结论:480份DR胸片影像清晰,DR图像均匀性好,整个图像视感协调,对心影后、下肺及外带肺纹理显示好,均为甲级片,能够达到正常的诊断要求。

3.讨论

DR是一项新型的X线摄影技术,从CR(计算机X线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放射诊断技术的重大突破,目前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它的成像原理是把通过机体的X射线经特殊的探测系统转换为数字化信息,再将这些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处理及图像重建,由于处理过程中没有光学成分的改变,因此最终能得到较高质量的图像。DR摄影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2],根据需要可改变图像的对比度、宽容度及锐利度,图像可任意进行不同位置的旋转和黑白反转,任意进行放大缩小和平滑处理、边缘增强,以及进行各种角度的测量等。通过一系列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能得到高清晰度高信息量的影像效果,这是传统的X线胸片无法获得的。

DR的图像宽动态范围使数字化图像比传统胶片拍摄的影像能获取更多的信息。从一次数字摄影的图像能看到不同密度不同层次的组织器官,提高了影像显示的层次及诊断能力,易于显示肺部病变的密度、大小及细微结构。对病变性质如炎症、结核、肿瘤的鉴别提供更重要的信息。胸部为DR最适合的检查部位,胸部组织密度差异大,不同的后处理更有利于发现病变,特别是纵隔心影后、膈下肋骨重叠部位的病变。由于扫描是以同步的线扫描的形式进行,杂散和反射的X线很少,反映在图像上的噪声和伪影也非常少[3]。与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比较,DR用于健康体检具有如下显著优势:图片质量清晰,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辐射量少,可多体位观察病变形态、大小和密度,且记录能永久性保存,避免了漏诊误诊的发生,从而提高了X线摄影的检查质量,还可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出存储图像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数字减影获得理想的诊断图像并打印激光胶片,避免了再次照射,便于存储传输、远程诊断,而且操作简单,经济,对体检者的损伤小,是目前放射影响医学发展的新趋势。从以上480例胸部DR影像的研究中得出,DR系统在胸部摄影中具有充分显示肺组织结构的能力,为肺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依据。与传统的X射线成像技术相比,DR具有以下的显著优势:图片质量好、分辨率高,能够进行后期处理、数字减影,便于存储传输、远程诊断。DR成像速度快,采集时间短,成像时间仅为15s,可以立刻观察图像,且可同时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根据需要即可打印激光胶片。既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还节约人工,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参考文献

[1]欧月永,梁约鳌,阮翔,等.DR胸部摄影影像处理参数的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2004,20(增刊):160-161.

[2]顾本广.迎接数字化医疗器械的时代[J].当代医学,2010,l6(3):328-329.

[3]李维平,赵佳.探讨DR摄片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0,3(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