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志娜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4例,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给予日常基础护理的42例患者为参照组,给予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研究组(2.4%)较比参照组(16.7%)更低,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100%)高于参照组(85.7%),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患者满意度也可以有所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

下肢骨折术后较易发生的并发症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引发因素与静脉注射刺激性溶液损伤静脉内膜有着直接关系。若不能予以有效的处理措施会致使患者发生肢体缺血坏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1]。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会提升肺栓塞发生率,从而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为此,本文要研究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的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下肢骨折患者84例,。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即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2例。

研究组患者中,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21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45.68士10.98)岁。其中男性患者有31例,女性患者有11例。

参照组患者中,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22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46.24士10.12)岁。其中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15例。

2组下肢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护理流程

参照组患者实施日常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开展护理干预,详情流程为:①体位指导。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并告知适当休息,不得对患肢进行过度牵拉。结合具体状况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血液顺利回流。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对患肢系统的具体状况进行观察,如:搏动频率、感官系统和皮肤色泽等,之后对其周长进行测定,若发生肿胀或疼痛需将患肢抬高,避免受到外力压迫,不得对其进行热敷和按摩。②用药指导。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充分掌握,对高危对象进行严格筛查。在实施手术前予以用药指导,正确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同时对用药剂量进行合理控制,用药期间需对患者的消化系统、皮肤和口腔水平进行观察[2]。一旦发生异常需立即上报骨科医生,从而获取及时的处理。③饮食指导。通常情况下,下肢骨折患者卧床期间会减慢胃肠道系统的蠕动速度,增加血液黏稠度。因此,患者的日常饮食需以清淡和低脂为主,这样不仅加快创口部位快速愈合,同时防止发生便秘。另外,对患者的机体腹压值进行控制,防止发生深静脉血栓。进食期间,需对维生素K的摄入严格控制,防止形成血栓。④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水平进行掌握,并结合具体情况实施功能锻炼。在初期需对其肌肉组织进行训练,依据“收缩-放松”形式,每天20次。在对踝关节系统进行训练时,需加强收缩肱四头肌,每天2次。若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可穿戴高弹力袜,避免血液发生瘀滞,从而对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3]。

1.3指标的判定[4]

对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护理后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统计,之后为其发放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结果包含十分满意、相对满意和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2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组患者在以上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护理干预和日常基础护理后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研究组100%高于参照组85.7%,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护理干预和日常基础护理后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2.2护理干预和日常基础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研究组42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1例,比例为2.4%,参照组42例患者实施日常基础护理,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7例,比例为16.7%,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X2=4.9737。

3讨论

在周围血管疾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且下肢骨折术后较易出现的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若不能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会提升致残率和死亡率。由此可见,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护理干预贯穿整个治疗过程,通过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指导,让其恢复治疗疾病自信心的同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有效预防[5]。此次数据结果表明,开展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高于日常基础护理的85.7%,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另外,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来看,研究组2.4%低于参照组的16.7%,这一研究结果足以说明了护理干预更具优势,其临床可行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综上总结,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患者满意度也可以有所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张世琴.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02-103.

[2]丁海静.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8):1403-1404.

[3]罗乙舒.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5):67-68.

[4]黄素坤.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5):172-174.

[5]吴琼.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