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优良职业个性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全科医学优良职业个性的培养

魏红斌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730000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的改变,全科医学作为临床二级学科促使医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科医师将面向社区,以人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对不同性别、年龄、病种的人群提供全方位预防医疗保健服务,肩负起保障社区广大人群身心健康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医疗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优良的职业个性,清晰的全科理念、强烈的人文情感、较强的团队精神、出色的管理能力等。

关键词:全科医学;职业个性;教育;培养

一、引言

全科医师优良职业个性养成来自于全科医学教育的两个阶段,即学校教育阶段和规范化培训阶段。在学校教育阶段促成全科医师优良职业个性养成,可以为优良职业个性在规范化培训、社区医疗服务阶段的发展巩固奠定良好基础,为更好地从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良好的素质保障。因此,全科医学教育中,在强化提高医疗专业技术同时,培养在校医学生的优良职业个性显得十分重要。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16年某校临床医学专科三年级学生360名。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80名,其中男102名,女76名,年龄19-22岁,平均(20±1.5)岁;对照组180名,其中男96名,女84名。年龄19-22岁,平均(20±1.5)岁。

方法

研究组: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以目前对医学生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在安排医院轮转前增加2个月的校内理论培训,开设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社区康复、护理简要技能等必修课,增加行为医学、社会医学、人际关系学、管理学等选修课程。

注重寻找教育“视角”,搭建教育“情景”:在方法上,注重根据培训内容,采用课堂讨论,个体、群体心理与行为量度测试、群体行为引导训练,情绪商数测定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寻找能撞击受教者心灵的“视角”,搭建情景氛围,以刺激、启发和带动学生的“欣赏”活动,使其在欣赏中感知,在感知中评判,在评判中建构,在建构中凝练。进而在心理上完成对全科医学及优良职业个性的评判和建构。

对照组:沿用“三一制”教学方法即一年基础课教学,一年临床课教学,一年轮转实习的方法,在简单相关知识培训后,直拉进入医院轮转实习9个月,实习科室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手术室、传染病、中医科,轮转实习方向上侧重医疗知识和医疗技能传授。评价方法: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0份,回收率90%。问卷设计及内容: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六项职业个性涉及的问题及相关的内容。包括:全科医学理念的确立,人文情感培养、团队精神表现,管理能力的体及医疗技能评价等内容,总分为100分。评分标准:得分≤48分为职业个性特征缺乏;得分在49-74分为一般;得分≥75分为职业个性良好。

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软件进行Ridit分析。

结果

两组学生在全科理念、人文情感、团队精神及管理能力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职业个性综合评价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u=1·28,P>0·05)。

四、讨论

全科医学教育有助教育对象职业个性的培养,本资料显示对照组与研究组在全科医师职业个性综合表现方面有差别,究其差异原因主要是教育过程中对照组延用的是一种单纯生物医学模式教育,这种模式指导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教育对象医疗知识、医疗技能的接收内化,临床医疗实践的丰富强化,医疗职责界定的临床化。

全科理念确立

全科理念是对全科医学宗旨、特点、职能、使命的高度概括,确立全科理念就是确立以社区人群体健康为中心,以人性化服务为特点,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连续、综合、协调医疗保健服务的观念。全科理念的树立可以帮助全科医师确立正确的服务信念,把握正确的服务方向,认知适宜的角色规范,履行自己的角色使命,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的目的。全科理念的确立应以知识传授、信念确立、兴趣培养、目标校正、实践强化为手段,帮教育对象寻找一个角色清晰、目标明确、情境互融的“欣赏”视角,使其在对全科医学内涵欣赏中培养兴趣,树立信念,把握内涵。

人文情感养成

也即全科医学所要求的人性化服务,一方面要求医师应新生人、理解人、关爱人,“因人施医”。另一方面,现代医学模式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也要求医师全面地关注服务对象:关心他们的身心状况、社会环境、文化程度、信仰习惯等。要满足这两方面需求必须帮助教育对象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适宜的人文情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情绪商数”,将爱心、耐心、同情心、责任感及强烈的交流沟通意识、良好的交流沟通技巧,体现在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中。

团队精神树立

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和家庭中重要一员,需要与社区和家庭建立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增加服务对象的依从性,以掌握与健康相关的各种一手资料。为此,研究组始终致力于创造无论是服务对象,还是单位同事,都是“队友”“合作伙伴”,都需要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维护和促进社区人群健康同舟共济。为此组织了多种体现群体凝聚力的活动,如:社区医疗模拟活动组织者不单单对教育对象个人医疗技能进行评估,而且对教育对象调动服务对象合作愿望程度、配合默契程度、周边环境协调达到的行为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评估强调个人在整体中的作用离不开团体的协作,离不开团体的支持,促使教育对象团队协作精神养成。

管理意识培养

在全科医疗实践中全科医师不可避免地涉及病人管理、家庭成员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计划管理及营销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知识。为满足这方面知识需求研究组开设了如何分配管理时间,如何通过计划、控制等方式协调自身及周边环境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来为自己目标服务等方面能力的培训。从而满足了教育对象管理欲望的潜在需求,激活了教育对象参与管理的兴趣,激发了参与管理的欲望,强化了教育对象的管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黄艳琼,陈立群,胡丽群,胡淑容;Orem自理学说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0年02期

[2]刘小明,叶政君,张桂凤,巫铭珠;简化护理记录在整体护理应用中的现实意义[J];当代护士;2002年12期

[3]彭司淼;影响急诊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