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煤岩巷道快速掘进施工工艺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半煤岩巷道快速掘进施工工艺研究与实践

姚晓峰

河南能源义煤义络煤业河南洛阳471600

摘要:在煤矿开采作业中,巷道工作面作业非常危险,也是重要的作业层,要想全面保证生产安全,提高速度与质量,则需要在稳定生产的前提下,提高技术含量,完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煤岩巷道掘进速度,以此完成全年生产任务。通过技术完善,不断提升环节控制能力,使煤矿采掘工作面接替能够顺利进行。本文对半煤岩巷道快速掘进施工工艺研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半煤岩巷道;快速掘进;施工;研究

1工程概况

某矿井21204工作面是2-1煤层二盘区首采工作面,煤层埋深619~656m,煤层倾角0°~3°。21204工作面回风巷设计长度5768.1m,以180°方位角沿煤层顶板掘进。掘进区段内煤层为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稳定煤层,含1~3层夹矸,夹矸多为泥岩、砂质泥岩。煤层厚度1.87~2.2m,在回风巷向南600m存在X1向斜横贯整个工作面,向斜走向SW,区内延展长度约为1800m,在回风巷开口以南1235m存在S状断层,倾角为63°,区内落差10~20m,断层区内延伸长度约830m,地质结构复杂。顶板多为较完整的粉砂岩、砂质泥岩,普遍有煤线软弱夹层的分布,掘进期间易失稳掉落大块矸石;伪顶以页岩为主,容易发生局部层落。底板多砂质泥岩、细砂岩。

2半煤岩巷道快速掘进施工工艺的研究与实践

巷道快速掘进技术是一项系统的施工技术,其速率不仅与掘进设备的现代化程度有关,更与施工工艺、支护方案密切相连。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大功率高效开采设备的逐步投入使用,出现了一系列采掘不平衡的现象。与浅部巷道支护相比,深部“锚-网-索”支护存在围岩变形大、支护工序时间长等问题,深部半煤岩巷道掘进经验表明,在矿井已有装备条件下,采用先进的支护技术、提高巷道支护的整体质量是提高掘进速率、平衡采掘比的重要途径。

2.1强化程序化作业

在工时测定的基础上,以单排掘支循环为核心,制定了正规循环作业图表,坚持正规循环作业,严格按照交接班、安全质量检查→延长胶带输送机→敲帮问顶、永久支护(打设锚杆、锚索)→下一个循环的生产工艺流程作业。按工作性质,将每一小班的全体人员,划分为支护组,割煤运输组,检修组等,每个人自始至终按照规定的循环次数和进度,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用固定的机械或工具,在各自的岗位上完成规定的任务,每个循环如此,每班如此,经常不变,最后形成固定人员、固定设备、固定任务、固定地点、固定时间的程序化作业,任务到组、固定岗位、责任到人。

2.2优化支护工艺

2.2.1原支护方案

巷道原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方式。顶板采用Φ20mm×2200mm左旋螺纹钢锚杆,间排距1100mm×1000mm,托盘为150mm×150mm×12mm正方碟形钢托盘;锚索采用Φ17.8mm×6200mm预应力钢绞线,每排3根,间排距1500mm×3000mm,托盘为300mm×300mm×16mm拱形钢托盘;树脂锚固型号为CK2370。钢筋网规格Φ6.5mm×5400mm×1100mm,网格100mm。非回采帮采用Φ20mm×2200mm左旋螺纹钢锚杆,每排3根,间排距1100mm×1000mm,菱形金属网规格为3300mm×1100mm,网格50mm。回采侧帮采用Φ27mm×2000mm玻璃钢锚杆,每排3根,间排距1100mm×1000mm。双抗塑料网规格3300mm×1100mm,网孔50mm。采用该支护方案时,顶板支护工序时间长,且由于掘锚机锚臂摆动幅度的原因,中间锚索需要人工补打,严重影响了巷道掘进效率。

2.2.2支护方案优化

根据顶板连续梁理论、高预紧长锚固技术,提出如下优化原则:①新型大加固圈,充分发挥深部围岩性能,限制浅部变形,达到大小位移联动,加大承载圈的强度和厚度,抵抗应力扰动;②低密度高效能,将传统的间排距等几何参数设计,转变为锚杆支护效能的设计,以实现低密度高效能支护;③预应力维持,针对预应力随时间逐渐减小的情况,对锚杆采取二次加扭或三次加扭,以维持锚杆的高预应力,保证顶板形成连续梁。依据以上原则,并针对原有支护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支护方案:试验巷道掘进长度200m,顶板采用Ф21.8mm×4000mm柔性锚杆压Ф6mm钢筋网支护,每排4根,排距为1000mm;每根柔性锚杆搭配CK2370型和Z2370型树脂锚固剂各1支、1块300mm×300mm×16mm拱形钢托盘、1个KM22型锁具;钢筋网的网孔为70mm;顶板钻眼使用Ф27mm钻头,锚固有效长度2300~2400mm,外露150~300mm;预拉力不小于200kN。帮部支护方案与原方案相同。

试验段巷道中设置了3个测站,采用十字测量法监测围岩变形,分析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对巷道围岩的支护效果。测站布置于距首排柔性锚杆22m处、77m处、166m处,编号分别为KD1、KD2、KD3。两帮在距掘进工作面0~100m范围内,移近量呈线性增长,距掘进工作面100~130m之后,两帮基本稳定,稳定时两帮移近量11~23mm;顶板在距掘进工作面0~130m范围内,下沉量呈线性增长,距掘进工作面130m之后,顶板基本稳定,稳定时顶板下沉量7mm左右。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2.3施工管理

2.3.1管理制度

在巷道施工过程中,施工空间狭小,导致施工的管理困难。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及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了部分班组出现大锅饭现象,影响了工人的积极性。其次,在分配工资时存在平均主义,在好的班组和一般的班组差别不大,长时间导致工人在心理上认为干好干坏都是一个样。缺乏定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工人的工效,依据工程质量及材料消耗给予奖励或惩罚。

2.3.2提高工人的素质

a)分配一定数量懂技术的人才,定时对掘进配套设备进行检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减少设备的维修时间,提高工人正常工作的时间;b)在合理的设计割煤工艺的情况下,使掘进机司机能熟练适应在当前地质条件下的切割操作,提升掘进的效率;c)对掘进工作面员工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在掘进过程中巷道成的整个流程,并能实时地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工序,实现巷道的快速掘进,同时应熟悉基本机械设备故障的处理与识别;d)调派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增进同行业间的经验交流,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

结束语

通过划分作业区域,固定工作岗位,优化劳动组织,配套施工机具,明确作业流程,为综掘工作面锚杆支护工作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作业标准。通过实验研究和实践应用,优化了截割工艺、工作参数和锚杆、锚索施工工艺,提高了半煤岩巷道的单进水平。半煤岩巷道快速掘进技术的研究,保证了施工安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为建立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矿井奠定了基础。相比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在快掘工艺的改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国产其他煤机装备在关键技术上还是依靠进口,达不到完全自主的水平,这还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韩青松.半煤岩巷道快速掘进施工技术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03:64.

[2]孙建俊.半煤岩巷道的快速掘进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6,10:150-151.

[3]马睿.巷道快速掘进空顶区顶板破坏机理及稳定性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6.

[4]尉成云.大断面半煤岩巷道掘进方案研究与优化[J].山西焦煤科技,2016,4009:36-39.

[5]孔群.快速掘进作业人员调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