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居家医养服务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3

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居家医养服务效果分析

郁敏杰魏魏沈世蜂乐嘉宜(通讯作者)

郁敏杰魏魏沈世蜂乐嘉宜(通讯作者)

(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0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居家医养服务对社区医养对象的服务效果。方法:选取2个居委71名医养服务对象作为干预组和60名社区独居、无保等对象作为对照组。开展1年的居家医养服务,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的一般健康状况、医疗服务利用率、整体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居家医养服务可显著提高服务对象的医疗服务利用率,改善其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等机体状态,对生理机能等方面作用不明显。结论:居家医养服务可提高患者的医疗服务利用率,改善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果。

【关键词】医养结合;社区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382-03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homeserviceeffectforthepeoplewithmedicalcareandlifeservice(MCLS)of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Method71casesofmedicalcareandlifeservicewereselectedbyinterventiongroupand60casesoflivingalone,withoutguaranteeorothersselectedbycontrolonein2residentcommittees.Thentocomparewiththeresultsoftwogroupsingeneralhealthcondition,theutilizationrateofthemedicalservice,thewholequalityoflifescore,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ofmedicalcareandlifeserviceinhomeafteroneyear.ResultObviouslyimprovedofMCLSpeopleinmedicalserviceutilization,improvedtheiremotionalfunctions,mentalhealth,energyandotherbodystate,Non-significantimprovedinphysiologicalfunctionsandothers.ConclusionMCLSimprovedtheutilizationofmedicalservices,improvethementalandpsychologicalstatusofpatients,Theservicecontentandserviceefficiencyneedtofurtherimprove.

【Keywords】Home;Medicalcareandlifeservice;Communityhealthservice

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预计至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上海市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日益严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2],鼓励各方力量共同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目前关于居家医养服务效果评估的研究较少。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是最早开展居家医养结合的试点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全科团队参与医养对象的上门服务,并对医养服务对象进行效果评估,探索医养服务的模式和流程,以期为项目的推广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4年9月纳入瑞成、永嘉2个试点居委的医养对象71名,同时纳入社区老年对象6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医养组男性23人,女性48人,平均年龄86.51±6.26岁;对照组男性22人,女性38人,平均年龄84.48±5.82岁。入组标准:医养对象由街道评估后提供,对照组选择在本社区独居、无保等老年患者。入组时,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研究方法

1.2.1项目实施:瑞金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中心医务科统一协调指挥,先后指派了14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和2名社区护士为社区医养结合对象服务,进行每月的上门诊疗和体检,医务科每月统一进行质量控制和服务内容上报。由全科医生上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评估,2014年9月完成71名医养对象的初期评估,2015年9月完成上述对象1年期评估,其中医养对象64名,7名医养对象因外住、死亡等原因未能完成终期评估;同时选取60名社区独居、无保等对象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1.2.2医养服务流程:中心为每个医养对象提供团队式服务,全科团队为每位对象构建固定的服务契约,全科医生初次上门与医养对象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名片、进行健康体检和评估,每月提供1次上门医疗服务及电话随访、门诊预约、转诊,病情稳定可转由团队护士上门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卫生服务。

1.2.3评价指标:根据医养对象的健康特点,设计制定了评估问卷,内容包括:

(1)一般情况:居住状况、子女数量、自理能力、患病数量、不适症状等;

(2)医疗服务利用情况:每月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每月就医次数、每年住院次数、健康体检率、各类医疗上门服务率等;

(3)健康调查量表(SF-36):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该量表是评价对象整体生活质量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其中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每个功能都有相应评分,每个方面均是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x-±s)表示,定性资料以构成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数值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在干预前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两组健康状况、医疗服务利用率比较

医养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健康状况、医疗服务利用率无统计学差异。医养组自身经过1年的上门医养服务,其体检率、上门服务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心理疏导率、营养指导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医养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医养对象每月就诊次数和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个人不适症状数较多(P<0.05);医养组上门服务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心理疏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次数、患病种数、家床建床率、康复护理率、健康咨询服务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两组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经过1年的上门医养服务,医养对象自身的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对照组的精力、一般健康状况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养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医养组的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一般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医养结合项目是政府为解决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参与居家医养服务的重要机构,社区患者尤其是自理生活能力差的患者很大程度依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4],有必要以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社区全科医生团队服务作用,支持医护专技人员参与养老服务需求评估[5],探索医养服务新模式。

医养对象群体超过一半的患者为单独居住,自理能力差,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一般社区老年群体[6],不适症状较多,因此该群体对医疗服务需求迫切,而获取医疗服务的困难较多。

通过全科团队式医养服务,医养对象其体检率、上门服务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心理疏导率、营养指导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全科团队的每月固定上门服务与医养对象结成了固定的服务关系,医养对象便捷地获得了家庭医生签约,各类上门指导等服务,医养对象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利用率较以往有较大的加强,有效缓解了该群体看病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医养对象每月就诊次数和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说明全科团队的上门服务为医养对象处理和解决了部分健康问题,减少了至医院次数,节省了医疗费用,但不适症状较多,说明该群体可能受限于客观条件,未能充分关注自身健康,居家医养服务部分缓解了此类困难,但仍需持续的进行帮助。

医养对象自身健康调查(SF-36)评分较一年前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较前有明显的改善,且较对照组亦有明显改善,而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等方面改善不大,说明医养服务医生和对象通过建立固定的服务关系,为其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对其存在的精神和情绪问题进行了及时的疏导和调节,使医养对象的忧虑和担心减少,且医疗资源获得的可及性提高,从而改善了部分评分。社区医养结合不应局限于以往的仅仅解决老年人生存问题,而是更加注重老年人身心健康,从而提升晚年生活质量[7]。由于该医养群体本身健康状况较差,机体功能不断衰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失能、半失能患者所需巨大的居家护理、康复锻炼等服务需求[8],因此对其身体机能和职能的改善作用有限。

本次评估还存在一定不足,由于纳入的患者样本量较少,故难以全面体现医养对象人群的特征;评估结果以问卷和量表形式进行,缺乏客观生化评价指标,如能引入各类客观评价指标,并进行患者长期的转归评价将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居家医养结合项目通过全科团队的上门服务可为服务对象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减少了患者就诊次数和医疗费用,健康体检、上门诊疗、健康指导等医疗服务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定期的上门走访使其精神、情感、精力等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对于患者的身体机能和不适症状等方面的改善不明显,需进一步的完善服务内容,增强服务效果。

表1两组干预前一般情况比较(x-±s)

*

注:自身干预前后比较aP<0.05,bP<0.01;组间干预前后比较,cP<0.01;部分对象因认知障碍等无法自行完成SF-36评分,未纳入;

【参考文献】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经济的人口图谱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2015-01-21].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37/69715.html.

[2]朱巍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J].中国民政,2013(10):4-10.

[3]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4]章晓懿,梅强.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因素研究:个体差异的视角[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6),23-30.

[5]沈婉婉,鲍勇.上海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优化模式及对策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6):863-865.

[6]孟杨,郑康杰,李明珠等.上海市宝山区居家养老现状与需求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5,31(11):1491-1494.

[7]严妮.城镇化进程中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城市社区医养结合[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2-28.

[8]郭斌.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模式的可行性[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