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黄有军

四川省会理县第二中学黄有军

从事民族地区的化学教学工作近六年了,历届学生都说这样的一句话:数学难,化学难,物理的公式记不完。总是感觉化学课知识点多且碎,难记忆,或是记不准,努力记住了,前后知识点又构建不起一个完整的网络,导致做题时又不会应用,考试成绩总不理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我校为例,高中各年级文理学生的比例接近于1.5︰1,这与现在全国大环境以及高校文理科专业设置都是不相匹配的。这一现象的出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初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为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不是天生具有的,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有一个过程,它是逐渐形成的。对身边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如花儿为什么五颜六色?钢铁为什么会生锈?食物为什么会腐败?对于这些现象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化学找到答案。只有当你不断体会到认识过程的快乐时,你才会萌发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会越来越大。

二、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又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环,也是体现学生化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应进一步加强落实实验教学,给学生创造多动手的机会。除认真完成演示实验外,还应使学生动手做实验,亲自设计实验。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使学生操作规范化、熟练化,对每一步操作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还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这样做,理解实验原理,目的明确。对实验现象能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描述,对实验结果能正确分析、恰当解释。

三、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行为是“有效教学”理念的主要体现。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有效教学的实施效果,而要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注意两点: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应以《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为基准,以教材为根本,并将之贯彻、渗透到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进行广泛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生的参与中落实“双基”。“双基”除了基础知识外,还有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包括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无论是实验技能还是计算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这些技能,要让学生在手和脑的共同参与下学习、实践,理解重点,全面掌握。

(2)拓宽视野,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是提高初中化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努力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化学,鼓励学生关心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化学科普读物、化学发展史、化学家故事、化学趣闻轶事,扩展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作业批改和对应测试,进一步落实教学效果

布置针对性作业批改和进行测试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升华所必需的手段,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环节能及时把握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的程度,同时也能加强师生间的心灵交流与信息交流,增进师生间的了解、信任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师生均可通过这些环节真实了解自身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的掌握、落实程度,从而制订下一步的教学目标或学习任务。

五、注意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不少学生在初中是化学学习的佼佼者,但在高一却落伍了。从知识结构来说,无论其深度、难度、广度,初中到高中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陡的阶梯,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初高中衔接的盲区。如何妥善处理初高中化学进入课改而引发的在教学大纲、教材上的脱节等方面的教学矛盾,使初高中化学能有机整合,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都必须关注并加以应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诚然,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化学教学质量,做到以上几个方面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中学化学教法和实验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具有搜集整理运用国内外最新化学教育改革成果和先进教学经验的能力;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的勇气,这样就可以减少少数民族地区化学教学的盲目性,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