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病理制片与免疫组化染色的质量控制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常规病理制片与免疫组化染色的质量控制思考

邢爱云

芜湖市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病理制片与免疫组化染色的质量控制情况,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行病理活检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病理制片检查,对于不能确诊和病理分型的患者,再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观察患者的切片质量及疾病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切片质量总合格率98.8%,采用常规病理制片疾病诊断准确率37.5%,常规病理制片不能确诊和病理分型患者5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疾病诊断准确率100%。所有患者经常规病理制片与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后,均能准确诊断出疾病。结论与常规病理制片比较,免疫组化染色具有成本较高、工序复杂、敏感性强、专一性高等优势,两者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切片质量及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常规病理制片;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控制

临床病理学诊断的重要部分为病理技术,而切片质量直接影响疾病诊断准确率,故病理技术中质量控制的意义重大[1]。以往临床一般应用常规病理制片,但其质量控制欠佳,易漏诊或误诊。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广泛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进行病理诊断,其切片质量较高,诊断效果较令人满意[2]。本研究主要讨论了常规病理制片与免疫组化染色的质量控制情况及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行病理活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应用效果。现将本组研究详尽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常规病理制片需切片完整、薄,以3微米为最佳,无破烂、折叠;免疫组化染色清晰、对比鲜明、红蓝相映、色泽艳丽、透光性好。固定标本要及时,并保持稳定浓度,根据室温高低或不同固定剂、不同组织学、大小掌握标本固定时间。取材时,组织块厚薄、大小要合适,所用剪、刀要锋利。

1.2方法

1.2.1我院80例行病理活检患者先采用常规病理制片:将病理活检组织放入4%中性甲醛中,固定4h;进行取材,若出现多条组织,则分别用滤纸包好,并放入各个脱水盒中,使每条组织最大面为切片;AF液1h、75%乙醇1h、80%乙醇1h、90%乙醇1h、95%乙醇1h、100%乙醇I1h、100%乙醇II1h、二甲苯I20min、二甲苯II30min、蜡缸温度;蜡缸温度60摄氏度、、蜡缸II1h、蜡缸I1h;烤箱温度设置为850C;,烤片15min。

1.2.2对于不能确诊和病理分型的患者,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在室温下常规脱蜡切片,并放入3%双氧水20min,用PBS将切片冲洗3次,5min/次,共15min;将柠檬酸缓冲液(700mlpH6.0)倒入1000ml烧杯中,对其进行加热,待沸腾后放置需标记CK19、Ki-67、HBcAg、HBsAg抗体的切片在烧杯内,加热15min,在所有切片上滴加一抗,过夜孵育(40C冰箱内);用PH7.4PBS将切片冲洗3次,5min/次,共15min,在室温下滴加二抗孵育15min,再用PH7.4PBS将切片冲洗3次,5min/次,共15min,DAB在5~10min显色;用苏木精衬染、水洗,脱水透明中型树胶封固,针对每种抗体设置阴性、阳性对照。

1.3观察指标

观察我院80例行病理活检患者的切片质量(患者病理活检组织基本一致,细胞不收缩,结构无损坏,染色明显,形态清楚,核质染色有较好对比,无脱片现象为优;患者病理活检组织不完全一致,细胞不收缩,结构无明显损坏,染色较明显,形态基本清楚,核质染色有较好对比,无明显脱片现象为一般;患者病理活检组织不一致,细胞收缩,结构有明显损坏,染色及形态模糊,核质染色对比较差,有严重脱片现象为差[3])、疾病诊断准确率等。总合格率=(优+一般)/小组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将数据输入EXCEL(03版)进行逻辑校对并分析,得出清洁数据后经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

2结果

2.1我院80例行病理活检患者切片质量分析,所有患者切片质量总合格率98.8%。详情见表2.

2.2我院80例行病理活检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分析,所有患者采用常规病理制片疾病诊断准确30例(37.5%),常规病理制片不能确诊和病理分型患者5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疾病诊断准确50例(100%)。所有患者经常规病理制片与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后,均能准确诊断出疾病。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常规病理制片是临床较常用病理诊断方法,其切片质量往往较差,故病理技术人员应注意标本的部位、数量、固定程度、新鲜程度,做到病理申检单与标本三查三对,可拒收与申检单所述不符及标示混淆、腐败、干燥的标本,做好交接登记,写明拒收标本名称、拒收原因[4]。免疫组化染色原理是合酶聚合物与二抗结合,形成多聚螯合物结合一抗,放大抗体抗原信号,由于无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出现在多聚物中,故不会导致背景染色,提高病理技术中质量控制[5]。免疫组化染色具有成本较高、工序复杂、敏感性强、专一性高等优势,常用特定的肿瘤标记对癌症进行筛选,对临床基础研究、疾病预防及诊疗是十分重要的,常用于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小儿幽螺杆菌感染、外阴黑色素瘤、生殖道肿瘤、胃反应性淋巴增生、乳腺脂肪肉瘤、胃恶性淋巴瘤、阑尾类癌、神经母细胞瘤等疾病,在病理技术中质量控制较好[6]。

本研究显示,我院80例行病理活检患者经病理活检后,均得出诊断结果。所有患者切片质量总合格率98.8%,采用常规病理制片疾病诊断准确率37.5%,常规病理制片不能确诊和病理分型患者5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疾病诊断准确率100%。这体现了常规病理制片与免疫组化染色的切片质量良好,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利于患者后期治疗,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与常规病理制片比较,免疫组化染色具有成本较高、工序复杂、敏感性强、专一性高等优势,两者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切片质量及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沈琴.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控制在组织切片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5):695-696.

[2]杨月红,袁静萍,袁修学等.自动免疫组化仪的使用体会[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3):333-334.

[3]张伟,周永梅,陈明城等.快速石蜡切片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1,20(4):372-373.

[4]周航波,马恒辉,章如松等.超声快速石蜡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分析讨论[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0,19(1):110-112.

[5]田玉旺,朱红艳,李红霞等.GS无醛固定液与甲醛固定液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6):363-365.

[6]王光彦,杨思俊,杨荣聪等.免疫组化染色在白血病诊断分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4(18):2558-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