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名著教学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论名著教学现状

韦鸿建

韦鸿建

〔摘要〕近几年来,各地(市)中考相继出现了“名著阅读”的考试内容,考试分值还占了相当的比例。于是名著阅读教学进入了学生阅读视野,进入了初中语文课堂,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关键词〕语文名著初中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要能够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阅读科技作品、简单议论文、浅显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80篇,学会制定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由此,名著教学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

1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的现状调查

人教版教材共向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推荐了16部名著,各地(市)中考也根据各自地域特点规定了名著的考试内容,这就给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名著教学提供了依据和方便。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名著导读”教材后,教师在名著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便有了一定的依据,有了一定的线索。“名著导读”的教材编写概括性很强,综合性很强。按照我的理解,编者之所以这样编,是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生活阅历的。本来编者的意图是利用这给初中语文名著教学提供一个指导性平台。当然,“名著导读”只是名著(原著)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编者的这个指导性教材本是起着指导作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的。目的是通过这个教材,通过教学一线的老师给学生传授名著(原著)内容,把经典名著活生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全面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社会意义、创作特点……可是在目前初中语文名著教学中,许多教师却“以本为本”、“依瓢画葫芦”。只把名著教材中的内容在课堂上读读,画一些所谓的“条条纲纲”教学生背背,名著教材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生了变化,违背了编者的意图,违背了教学特点和规律。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也意识到名著进入学生视野、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教育各级部门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衡量教师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的前提下,教师不得不把教学成绩当作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这种功利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的思维突破。教师们都希望能在最少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取得最大的收获。于是教师们便绞尽脑汁,最后摸索总结出了用教师的阅读来替代学生的阅读的方法,把活生生的名著变为枯燥无味的讲义,学生再也不能从经典名著(原著)中感受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又一张的“名著材料”,呆板、枯燥……但是,这种做法在应试教育的考试中却能较轻松地应对,能够收到相当的效果。

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盲目性。因为名著教学是近几年才有的教学内容,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也没有较为完整的、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料,所以教师在“名著教学”中也就没有统一的教学蓝本,认真的老师就会去钻研钻研原著,提出一些问题渗入课堂教学之中;不认真的老师就布置学生回去看哪几本名著了事。至于怎么看、看得重点是什么、要做些什么积累……教师根本就不管;或者把课文上的所谓的“名著知识”画上一些,叫学生去背,以此来应对考试……三是学生在教师盲目性的引导下,自然就随意阅读。不看原著,看改版作品,或按老师勾画的“条条纲纲”记记背背,只看和考试有关的内容。这样,学生也没有认真、细心地去阅读,自然,经典名著的精髓也就没有渗入自己的思想之中,也就收效甚微,也就违背编者的真正意图。

2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的几点建议

之所以在现行的教材中设置“名著导读”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汲取更多的文学精华,以充实他们的文学底蕴,提高他们的文学才华。

2.1积极培养兴趣引领学生走进名人名著。所谓“导读”,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导”把学生真正地引领到文学名著的殿堂,深入了解名人名著,真正走近名人名著。笔者曾在初中语文课堂专门开设有“走近名人名著”小专题性探究系列活动,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计划,初一以寓言、童话内容为主,如《走近安徒生的童话王国》《走近伊索和他的寓言》;初二以中外名著为主,如《走近吴承恩的神话世界》《认识梁山好汉们》,《走近笛福和他的探险世界》;初三以诗词为主,如《走近苏轼和他的诗词》……“走近名人名著”小专题性探究课活动一般分“了解名人、赏析名篇、感悟生活”三个环节,旨在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名人名著(篇),夯实文化底蕴,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扩大课外阅读量,学会搜集、整理、筛选、积累资料;同时结合作品,联系实际感悟生活。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好读、乐读,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类课准备时间较长,学生学习空间大,兴趣浓,效果好。

2.2通过问题设置传授学生阅读名著方法。阅读如果有了好的方法,就等于找到了一条攀登高山的捷径。教师通过课堂结合名著教学进行指导,通过问题设置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获得文学的滋养。《水浒传》是一部学生喜爱看的文学作品,阅读《水浒传》后,我们可设计如下问题:试概述《水浒传》某个回目或某几个回目的故事情节;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试描述一下;在梁山众位好汉中,你最喜欢哪一个?简要说明理由。同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作者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和品质展开叙述和描写,因此也很值得学生阅读学习。但这部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都离现在的学生较远,历史背景也不相同,不容易让学生接受。针对这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问题设置,然后进行阅读,传授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当然,名著阅读完后,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些适当的积累。比如,做读书笔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做读书笔记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品味语言,从而不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而且长期坚持做笔记,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3开展互帮互助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王森然教授曾说过:“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的确,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教师若能利用互帮互助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交流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自主、个性的阅读习惯,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让学生接近文本(原著),深入了解文本(原著),然后才能较好地回答问题。很多的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不浓,原因是只把阅读当作任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名著的阅读当中去。开展互帮互助可以唤起学生们交流讨论的阅读意识,把名著阅读当成是一项有意义的真正的事情来做。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得到了培养。此外,建议组织一线教师和专家组成编写小组编写“名著教学”的相关教程,同时规范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的考试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是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现行教材中专门设置“名著导读”的内容,旨在通过课堂引导学生学习一种健康、积极的读书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华来丰富他们的写作语言和文化底蕴。我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指导。

作者单位:贵州省荔波县茂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