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多生成,艺术把握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课堂多生成,艺术把握之

张莉

◇张莉

(遂宁市船山区顺南街教育集团遂宁629000)

【内容摘要】:生成性资源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积极互动、对话等活动而涌现出“节外生枝”的课程资源,包括学生的言语、情绪、产生的问题、灵感或行为等信息,它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稍纵即逝、不断生成性等特点,可以是有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课程资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及对学生学习价值观的高度关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要有意识地去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而动态生成的教学,才能展现灵动的课堂,实现精彩完美的教学。

【关键词】:生成巧妙预设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程标准将“双基”变“四基”,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重要的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关键词里,增加了八个字: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华应龙老师举行的讲座--融错,让课堂更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里面的内容到现在我还记忆尤新。他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更何况我们面前的是一群孩子。其实,孩子在课堂中出现的错,都是课堂的生成资源,只要老师准确把握,就会有意想不到效果。反思华老师的话,再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我认为,倒不如这样说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许多课堂生成资源,其实就是孩子创新意识的体现。

在今年的教学节上,学校的几位老师经过精心准备,为大家献上了优质课。课后,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让我受益非浅。我十分赞成古老师的说法,在课堂上,我们总想让课堂教学的进程能按我们所设想的“套路”进行,能一直处于老师的控制之中。让我们的孩子就像孙悟空一样,永远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孩子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课堂教学,有交流才会有价值。当孩子的答案和我们理想的答案不一样时,请不要急于否定,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请把机会让给学生,让他来解释,而教师则仔细、耐心地倾听。倾听学生的想法,抓住孩子发言中的不一样的想法,捕捉“亮点”资源,有效利用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有效资源的生成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涂统计图时,出现了一个难点,一个格子代表2,但桃子的数量是5,涂了2格后,也就表示出4个桃子,那还有1个桃子怎样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呢?按我们的想法就是将接着的一个格子的下半格涂满,但孩子们的想法就不一定,有一个孩子就将接着的一个格子的左半格涂满。孩子的做法是对是错,怎样对孩子进行评价,在总结时,引起了老师的争论,特别是徐老师分析得很透彻。她说到,我们不能根据常规的思维直接判定孩子是错的,而应该赞赏他的做法,并且巧妙的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即便是要孩子转换成我们默认的涂法,也要让他心服口服。徐老师还举出了他们讨论的方法。“统计图的特点就是能直接看出谁多谁少,像你这样画可以,但是我们在比较的时候容易出错。”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认可,也轻松的让他跟着你的思路走,也让此处成为课堂的“亮点”。

听了几位前辈对课堂的分析,我也在反思,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我们是采取巧妙回避?还是有效利用?又该如何有效利用呢?我回想起听过赵震老师的一个讲座——把握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数学思考。他讲的很到位,不同的生成资源采用不同的反馈策略:或放大,深入追问,适当改变预设教案;或缩小,简约处理;或暂时搁置,后续探究。应该在尊重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并积极评价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引领的作用,促进学生有效思考。如果学生的表现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那么教师所失掉的不仅仅是一个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而且是一次学生思考数学、感悟数学的有利时机。

有了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探究,在上课时我就更加注重孩子的表现,避免错失良机,造成遗憾。在上一堂六年级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时,我用一个问题引入,张大爷先用篱笆围了一个长方形的羊圈,但装不下所有的羊,他又没有多余的篱笆,来围新的羊圈,你能帮他让羊圈尽可能的装下将所有的羊吗?在我预设的答案中,学生肯定回答,把长方形的羊圈改成圆形(正方形),因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结果蔡以纯第一个就起来说:可以靠墙围,这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想法,如果在以前,我有可能马上说着没有墙。但是我听了他的想法后,不着急,而是请他讲一讲具体怎样做,孩子的思路非常清楚,阐述的有条有理。所有的人都用心的倾听他的发言。等他说完,我才提问如果是在一块空地上怎么办,重新引回我的预设。在对基本内容复习梳理完成后,我没有急于让孩子去做我准备的题,而就以蔡以纯提出的想法请孩子们自行编题,然后大家解决。虽然课堂没有按我的设想进行,并且多上了几分钟,但学生是非常积极的,特别是在编题的过程中,孩子的想法很多,思维也得到了训练,甚至下课后蔡以纯还和几个同学讨论的十分投入。

当然把握课堂生成这个问题,我们做的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教学机智,课堂中的应变能力是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必备技能。学习不只是看、听、模仿,最重要的是想、悟、创新。我们的课堂变化无穷,“一切皆有可能”,只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我想这就是课堂的理想,也是理想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师用书》(2005年6月)

2.《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02期点亮生成资源,展现灵动课堂——谈数学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