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胆囊癌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鲁存林王毅

(陇东学院岐伯医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胆囊癌患者采用外科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因素。方法:样本选自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胆囊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为胆囊根治术患者,对照组患者为姑息性手术患者,每组50例对比术时间、住院时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治疗满意率、预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治疗满意率、预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实验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通过研究证明,对胆囊癌患者采用胆囊根治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生存率,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关键词】胆囊癌;胆囊根治术;姑息性手术;预后质量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175-02

胆囊癌属于一种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其疾病进展较快,发展迅猛,该疾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在治疗中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另外胆囊的解剖位置比较复杂,患者病灶容易出现浸润性转移[1]。而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胆囊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有着较大的提高,但是治疗效果仍然有待提高。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其主要的手术方式有胆囊根治术与姑息性手术两种。胆囊根治术分为根治术与扩大根治术两种,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分期进行判断,而姑息性手术则属于一种较为保守的手术方式[2]。本次研究对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胆囊癌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案,探究胆囊根治术的应用意义与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选自本院100例胆囊癌患者。研究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月,分组方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姑息性手术方案,实验组患者采用胆囊根治术方案。基本资料:对照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26名,女性患者24名,患者年龄在24~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4.5)岁,实验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20名,女性患者30名。患者年龄在29~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4.1)岁。100名患者均符合手术条件,并且所选病历都符合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与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从基本资料上分析,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胆囊癌根治术:(1)胆囊根治术,对患者胆囊与胆囊床等组织2cm以外的肝脏部位进行切除,切除方式为楔形切除。给予患者十二指肠韧带完全骨骼化清扫。(2)扩大根治术:在胆囊根治术的基础上扩大对患者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其中包括胰头周围组织、总动脉部位、腹腔淋巴结组织,并且对患者病灶侵犯情况进行明确,切除肝段、胰头、十二指肠组织。

姑息性手术:对患者标本的大块病变组织进行切除,并且给予患者胆道引流。经皮胆道进行引流术。

1.3观察标准

(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生存率;(3)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出血过多、预后不良)、(4)治疗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5)预后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显著,其中实验组较为优异(P<0.05)。

3.讨论

3.1病理讨论

胆囊癌属于一种恶性胆道肿瘤,从目前的诊断技术上分析,很少有患者诊断出早期胆囊癌,一般都属于中晚期。在常规诊断方式中,一般采用B超进行诊断,但是由于受到肥胖或者胃肠道气体的影响,影响诊断效果。因此在目前的诊断方式中一般采用内镜超声诊断,对胆囊癌患者诊断率有着积极效果。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从手术方式上分析,有胆囊切除术以及姑息性手术治疗方式,而胆囊切除术分为切除术与扩大性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胆囊病变组织进行完整切除,并且联合淋巴结清扫。另外还需要扩大对肝脏的切除,后进行胆道重建。在早期胆囊癌患者治疗中一般仅仅采用胆囊切除术就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而在中晚期胆囊癌患者中需要采用扩大性切除术方可根治。

3.2研究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治疗满意率、免疫功能、预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实验组较为优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出血过多发生率为2.0%、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0.0%、出血过多发生率为8.0%、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2.0%,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50名患者当中有45人特别满意、4人比较满意、1人不满意,满意率为98.0%。而对照组30名患者当中有14人不满意,只有26人特别满意,比较满意的有10人,满意率为72.0%,两组患者满意度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

综上,本次研究证明,对胆囊癌患者采用胆囊根治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参考文献】

[1]田远虎,杨广运,刘博,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或术后发现意外胆囊癌的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2):135-139.

[2]宋燕州,王瑞涛,许鑫森,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的生存分析[J].肿瘤,2012,32(10):8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