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例周围性肺癌与肺结核球CT鉴别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17例周围性肺癌与肺结核球CT鉴别分析

张吉林李春莉刘刚

张吉林李春莉刘刚(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江西九江332000)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096-02

【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肺癌与肺结核球的CT表现以便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7例周围型肺癌的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周围性肺癌和肺结核球都有一些特征性CT特征。结论周围性肺癌和肺结核球的CT特征,提示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肺癌结核球CT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和肺结核球在CT表现上有部分相似之处,极易误诊。本研究对经手术或肺穿刺确诊的有完整资料的17例周围型肺癌病例的CT表现进行系统性回顾性分析,探讨与肺结核球的鉴别,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2月至2011年9月周围型肺癌病例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2~75岁,病程2个月~3年余。

1.2方法全部病例经放射线胸部平片、结核菌素纯蛋白隹衍化物(PPD)试验、实验窒血常规检查、痰查抗酸杆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医院GE64螺旋CT及CT加强检查、CT引导下定位穿刺检查。

2结果分析

2.1主要临床症状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时发现,余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以干咳为主,痰中带血6例、声音嘶哑1例、发热1例,消瘦2例,胸痛5例。

2.2实验室检查PPD试验仅1例弱阳性,其余为阴性,血常规只有3例略高于正常值,全部病例查痰抗酸杆菌和痰脱落细胞均为阴性。

2.3CT资料17例均行CT检查。病灶大小:1.0—2.0cm者6例,2.1—3.0cm者4例,3.1-4.0cm者5例4.1-5.0cm2例。

2.4胸部放射线平片病灶多位于周围肺野,大小在1—5cm之间,外周有卫星灶2例,病灶内有钙化者5例,有分叶征者6例,有小空洞者3例,边缘毛糙有毛刺者12例,合并胸腔积液者9例,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

2.5肺部CT表现除外病灶内有钙化者5例,周围有卫星灶2例,有分叶征者6例,有小空洞者3例。有6例胸膜皱缩征即有胸膜与病灶间条索状粘连带。17例周围型肺癌加强后13例轻中度强化表现。

3讨论

周围性肺癌由于与肺结核球在临床表现和CT形态上有某些相似之处,鉴别有一定困难,所以误诊、漏诊率高。国内曾有报道在老年的肺结核误诊率高达35%,首先在临床表现上,两者都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肺结核球和周围性肺癌的病因、病理、病变发生机制不同,在CT表现上也有区别:如病灶的位置、大小、分叶、毛刺、钙化、密度及病灶邻近结构改变及肿瘤外侵及淋巴结转移等对二者的鉴别是有某些意义的。

(1)分叶与切迹征:大多数周围型肺癌肺内肿块的边缘呈分叶状,影像表现为瘤体边缘凹凸不平,不均匀,呈花瓣状突出。据文献报道具有分叶切迹征的肺部肿块80%为肺癌,但在其他的良心病变中也常出现此征,如肺结核球和错构瘤等,但笔者的资料显示分叶征仍然是诊断肺癌的一个重要征象,尤其是肺部小病灶。(2)毛刺征:表现为孤立肿瘤边缘向肺组织放射状排列的细条状影。毛刺征象为周围型肺癌的有价值征象,有报道高达93.9%,一般认为毛刺的病理基础为癌细胞浸润、阻塞性肺炎、癌性淋巴管炎、血管癌性浸润和纤维增生等。笔者通过病理X线CT对照结果表明,毛刺征象主要见于周围型肺腺癌,尤其是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约占42%。癌细胞浸润长度决定了肺癌毛刺征象的特点,即“短而细”。临床经常提及粗长毛刺,在病理上多由纤维索条或小叶间隔等所构成,与上述肺癌的毛刺截然不同,显然粗长毛刺作为周围型肺癌诊断依据缺少病理基础。(3)支气管气像(空气支气管征)、小泡征与空泡征:支气管气像系癌组织在细小支气管和肺泡表面生长而不填充管腔,或癌细胞向近端生长包绕小支气管而形成。小泡征表现为瘤体内的小点状低密度影,为瘤体内未被累及的正常肺泡和癌细胞伏壁状生长和充气的肺泡并存的结果。而空泡征为瘤体内的局限性低密度影,为瘤体内的局限性低密度影,为瘤体内未被占据的肺组织,尤其多见于中心起源的早期周围型肺癌症,周围型肺癌有小泡征及空泡征的约占24—48%,多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管型腺癌。而肺结核内的空涧多是坏死组织排出后形成的,一般多居中,较大,壁薄凡内缘规则,但小的空洞有时和空泡征不易鉴别。(4)病灶内钙化:周围型肺癌少见,以肺结核多见,是由于干酪样病灶失水而干燥,碳酸钙和磷酸钙沉着而形成钙化。(5)瘤体增大:当肺部孤立性结节的性质不能确定时,除及时采取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外,尚可进行动态观察,通过评价其大小和形态的改变来确定病灶的良恶性。有报道认为肺内病灶在1个月内大小发生明显变化,或24个月肿块大小变化不明显者基本上可排除肺癌,但个别病例例外。(6胸膜凹陷征:有人研究认为: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区的内容物为水,而胸膜无增厚粘连。在肺癌中的出现率为63%,在良性病变肺结核球中约为30~40%,而结核灶临近胸膜时,也叮因引起炎症反应而形成胸膜肥厚、粘连,和肺癌形成胸膜凹陷征的机制不同,一般较广泛,也尤特征性表现。综上所述,肺结核球和周围性肺癌是否能明确诊断,在于对其在CT上的表现有一定认识。由于肺癌和结核在治疗和预后有很大不同,因此明确诊断十分必要。CT以及动态CT增强检查病灶轻中度强化,尤其病灶有血管供血,多提示周围型肺癌,病灶基本不强化或仅见包膜强化有助于提示结核球的诊断。所以对于周围型肺癌疑似肺结核疑者,均应做CT检查,且必要时行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对诊断仍不能明确者叮剖胸探查,以明确病灶性质、提高诊断符合率。

参考文献

[1]罗继征,罗向东,武建英.表现不典型的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探讨.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8):740—741.

[2]储成风,刘万花,商广如.周围型肺癌x线动态观察(附14例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19:695?698.

[3]周燕发,田芳,陈辉,等.肺内球形灶棘突CT征与病理对照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21(3):199—200.

[4]肖湘生,吴华伟,李惠民,等.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埘照.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5):3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