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关系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护患关系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

袁红萍范黎琴

袁红萍范黎琴(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0031)

【关键词】护患关系现状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264-02

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指以护理工作者为一方,以患者为另一方之间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从患者就诊即建立,直至出院后才告完结,因此,可以说护患关系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而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也是护士。面临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怎样在护理工作中协调护患关系,减少摩擦与纠纷,取得患者信赖已成为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护理工作者只有不断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患沟通,提供与社会进步、患者需求相适应的护理服务,才能有利于护患和谐的构建。

1护患关系现状分析

1.1护理方面:护理队伍年轻化,综合素质不高,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术。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具体表现:①语言不规范:过于简单、生硬而引起护患关系紧张。②沟通方式和技巧欠妥:以自我为中心,不顾患者想法;使用说教式的语言主观判断;谈话中随意改变话题,阻断患者表达感情和信息,这些使患者及家属心情不愉快,有碍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③在繁忙的工作情况下,沟通信息发出量大、速度快,急于求成;不讲成效同时忽略了患者的感受。工作中执行查对制度不严格,实施错误治疗,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不信任,甚至给医院带来了不良影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主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表现出冷漠或不以为然,对待患者提出的要求置之不理或不耐烦,甚至指责患者或家属,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向患者宣教疾病的有关知识和住院相关规定不到位,引起护患纠纷,导致护患关系紧张。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编制缺额导致护理工作不落实,护士责任与义务履行不够。

1.2患者方面:①缺乏应有的就医道德规范,无端提出不合理要求。②患者预后不佳,将自身疾病的潜在风险转嫁给医护人员,引起护患纠纷。③患者对护士履行护理工作职责不予理解,不予配合,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患者及其家属的过度维权。④患者不了解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不懂医学道理,将自己作为商品消费者对待,导致过度维权;患者和家属不尊重客观事实,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过度强调自身利益。

1.3社会方面:当前国内的医患关系跌到了国外罕见、国内前所未有的低谷,医患之间的诚信度大大降低。一方面,普通大众、社会舆论极力要求扩大患者就医的自主权、选择权,另一方面又用过高的期望值要求医务人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还有一些人对发生在医患之间的类似事件作壁上观,甚至弹冠相庆;其次一些媒体对医患纠纷带有浓厚情感色彩而非客观公正的报道,直接影响了公众对事件的正确判断。

2对策

提供与社会进步、患者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护理服务,是建立新型、良好的护患关系前提,也是未来系统化整体护理顺利开展的关键。

2.1护理工作者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2],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坚持工作原则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护理工作者要锻炼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及时、准确、熟练地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患者解除痛苦,避免因操作失误或不熟练导致患者痛苦加重或延误治疗时机,从而引发护患纠纷护理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进患者信任感。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化自身的言行举止,满足多元化知识结构的需要。护理工作者要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正确运用语言,掌握好语音语调:语言应清晰、文雅、通俗易懂,不要过多使用专业术语或方言,语调应平稳、柔和,语速应流畅而不太快,真正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以避免产生生硬难以接受或消极、怠慢、不重视感,语言可治病,也可致病。正确使用身体语言。语言沟通过程中,配合相应的动作、表情、手势等形体语言,如抚摸、搀扶等来表达对患者的关爱,强化沟通效果,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2.3对不同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根据社会地位、文化层次、信仰、疾病种类、年龄及对疾病治疗的需求不同实施相应的护理。善于倾听,诱导患者交谈。在倾听过程中,护士应充分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也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谈话,从而使患者敞开心扉,展现内心世界。

2.4护理人员仪表端庄、举止稳重:庄重的仪表及大方的举止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成为良好沟通的开始。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获得患者认同、赞赏、信任的良好基础。护理人员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健康、稳定的情绪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心理气氛,形成融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更多地从自身出发,多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情绪,用乐观、向上、稳定的态度去感染患者,为患者树立榜样,促进护患间的人际吸引。

2.5尊重患者隐私:护士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患者的隐私保密,如无特殊情况,必须征得患者同意,方可告知他人。详细、耐心向患者宣教疾病的有关知识和住院院相关规定,使患者对所患疾病有所了解和认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增进护患间的交流,为患者疾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保障。

2.6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时刻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着想,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将人文关怀渗透于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落实到实处,满足患者的全方位需求。护理人员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改变“懂医不懂法、懂法不执法”的被动现状,学好法律知识避免医疗纠纷[3]十分重要,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操作程序、医疗护理常规等,避免护患纠纷。

2.7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培养正确规范的就医行为和道德,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活动,遵守就医程序和医院有关管理制度。护理管理部门要及时调整和补充护理人员,确保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质量到位,避免人员缺额导致护理工作不落实,甚至侵犯患者权益的事件发生。还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医护学生急诊教学质量[4]。

3讨论

呼吁社会支持,解决医患纠纷,对抗绝对不是办法,而且可能越走越远。如果这种现象不能遏制,每一个人都将有成为受害者的机会。中国的法制建设已经走上了正轨,现有的法律制度对处理医患纠纷还是有能力的,关键是要保证执法的公正性,其次,医患双方相互理解和体谅、信任,携起手来共同与疾病作斗争才能达成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建立护患之间互相信任与协作[5]、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博宇,杨立明,常乐,等.论五年制医学生病程记录质量的提高[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6):793.

[2]漾博宇,安烨,崔春爱,等.在门诊加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638.

[3]杨立明,林虹,叶婉君,等.培养学生理解法律知识避免医疗纠纷的研究[J].时珍国医医药,2007,18(1):63.

[4]杨立明,李淑红,续哲莉,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医学本科生急诊教学质量的研究[J].吉林医学,2008,29(11):32.

[5]杨博宇,杨志宏,李淑红,等.应用视听教材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能力的实践与探讨[J].吉林医学,2008,29(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