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痛经的临床护理与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痛经的临床护理与指导

刘金玲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人民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2400)

【摘要】目的:分析痛经护理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患者的痛经症状明显改善,护理后负面心理反应较护理前明显好转。结论:采取全面积极的护理措施对缓解痛经症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痛经;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187-02

痛经是指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下腹痛或其他不适,从而对正常生活构成较大影响的症状,痛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原发性痛经,一类是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月经初潮时就出现的痛经症状,以后每次月经都会出现疼痛的病症,继发性痛经通常和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有一定的关系,在月经初潮和一段时期内无疼痛感,后逐渐出现疼痛症状,且痛感不断加剧,所以继发性痛经经常伴有其他的妇科疾病[1]。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9~29岁,平均年龄(22.53±2.48)岁,病程为6个月~5年,平均病程(3.65±2.32)年。经护理后,患者痛经症状明显改善,护理后患者恐惧、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均有较大改善,抑郁患者从护理前的28%降至护理后的3%,焦虑情绪从护理前的80%降至护理后的7%,护理效果十分明显。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认识月经,缓解患者思想上的紧张感,为患者解释月经来潮的规律,讲解经期注意卫生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告知患者月经前和经期应少食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生气或情绪起伏。此外要多给予患者安慰和开导,耐心地青铜患者的心理诉求,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要。对于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应给予一定的心理治疗,从而使患者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2]。

2.2日常护理

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应控制饮食,经前期3~4天应摄入易消化且纤维、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尤其要多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维生素C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的恢复,此外还应食用适量的鸡蛋、瘦肉、红枣等营养元素较为丰富的食物[3]。维生素E对生殖器官的发育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在经期前摄入适量的维生素E,经期前和经期应减少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另外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排便通畅,预防便秘,从而可避免盆腔瘀血,加重痛经症状。经期勿用冷水洗头、洗澡,也不可在湿冷地久坐,经期不可淋雨,不可游泳,从而有效避免子宫及盆腔内部血管收缩,进而引发痛经症状。若患者体质相对较弱,可补充适量蛋白质和铁,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4]。日常生活中应多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子宫平滑肌痉挛,经期不宜做剧烈运动,且运动时间应严格控制,切忌从事重体力劳动,避免经血量过多或经期过长。

2.3对症护理

若患者出现轻度的腰酸和腰痛症状,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卧床休息配以腹部热敷,经期保持热饮习惯,还可饮用益母草等药物。此外缓解该症状还可按压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和关元等穴位[5]。若患者痛经症状较为严重,可采用热敷或按摩下腹的方式,还可饮用热红糖水或使用超短波理疗照射腰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局部的疼痛,若多种方式均无法改善患者的症状,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痛经还可采用运动疗法,该疗法可对神经系统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避免子宫瘀血,减轻痛经症状[6]。

2.4健康宣教

护理中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宣传并普及关于痛经的知识,可开展相关主题的讲座,也可播放与痛经有关的视频,开展多途径的生殖健康教育活动,对女性生殖健康意识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3.讨论

痛经主要与子宫颈管狭窄瘢痕所导致的血外流受阻有关,已经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排出困难,致使前列腺素增加,而前列腺素是导致子宫平滑肌收缩和痉挛的重要诱因,若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且时间较长时,可引发子宫缺血,厌氧物质的堆积会导致疼痛神经元受到刺激,进而产生痛经。此外,前列腺素还可提高子宫收缩的频率,收缩不规律时就会出现痛经的症状。痛经的产生除了与病理因素相关之外还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精神紧张、情绪起伏较大或不良环境都会成为引发痛经的因素[7]。

痛经主要以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伴有小腹疼痛为主要症状,腹痛常发生于经期来潮的第一、第二天,经期的第一天痛经症状最为明显,2~3天后症状逐渐缓解,疼痛的位置主要集中于下腹部、耻骨上,同时有明显下坠感,若患者症状较为严重,疼痛感可反射到肛门、阴道等部位,并伴有受阻冰冷、脸色苍白等症状,有血块或滞留物排除出后,该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8]。

我国的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临床护理中从单纯的生理干预向多方位全面干预发展,有关研究显示,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治疗及康复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一般而言,若人体受到外界刺激,机体就会在短时间内对外界做出反应,临床上称之为心理应激反应。现代生活中,女性压力越来越大,重压之下,女性的负面情绪也明显增多,由此也会引发较强的生理不适感,常出现内分泌失调等症状,而痛经就是众多症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因此在护理中,充分结合女性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对其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彦春,张晓波,周华.86例痛经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7):274-274.

[2]卢俊霞.妇科中痛经的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2):413-413.

[3]赵华丽,李秀芳.中医学护理在妇产科痛经与月经不调中的效用探究[J].现代养生,2016(8):51-51.

[4]兰惠连.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1):1257-1258.

[5]陈志云,金彩萍,徐蕴茹.护理人员原发性痛经的现状及护理方法分析[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6(10):00077-00077.

[6]王薇.高职校女生原发性痛经的护理探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2):60-61.

[7]黄雨辰,张贤.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青春期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8):00063-00063.

[8]胡芳莉.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7):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