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BMP-2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BMP-2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意义

周进刘牧

周进刘牧(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R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018-02

【摘要】目的研究CKD患者各期血清BMP-2的浓度变化,并探讨BMP-2在CKD的发生、发展及其在并发CV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和CKD组65例进入本研究,根据GFR将CKD患者分为五组:其中合并CVD者28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BMP-2,分析血清BMP-2水平与心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1)各组间BMP-2的比较:CKD3组、CKD4组、CKD5组血清BMP-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KD1组、CKD2组比正常对照组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KD5组血清BMP-2浓度比CKD34组进一步升高(P<0.01),但CKD3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CKD合并CVD组血清BMP-2水平明显高于无CVD组(P<0.01)。结论CKD患者血清BMP-2水平较健康者普遍升高,并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呈由低向高逐渐升高的趋势;CKD合并CVD组患者血清BMP-2水平明显高于无CVD组,提示BMP-2可能与CKD患者发生CVD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骨形态发生蛋白-2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切CKD病变自然进展的共同结局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心血管疾病(CVD)是ESR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及其死亡原因,占所有死亡原因的首位,约43%。CVD在CKD的早期即已存在,其发生率随肾功能进展而增加,已有研究证实轻度肾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在CKD早期患者的组织学标本中发现广泛钙化灶。BMP-2为一种重要的促进血管钙化促动剂,目前关于BMP-2与CKD的关系研究尚少,本研究针对各期CKD患者,检测其血清BMP-2的含量变化并探讨BMP-2在CKD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制,为CKD及其并发CVD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实验组从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住院的CKD患者,符合2002年K/DOQI对CKD的定义。对于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予以排除:(1)原发性高血压;(2)糖尿病;(3)年龄大于55岁和小于18岁;(4)吸烟;(5)原发性心血管疾病。入选研究者共65人,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五组:CKD1组(GFR正常或稍升高)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37.60±9.25岁;CKD2组(GFR轻度下降,60-89Ml·Min-1·1.73M-2)10例(男6例,女4例);CKD3组(GFR中度下降30-59Ml·Min-1·1.73M-2)13例男(7例,女6例);CKD4组(GFR严重下降15-29Ml·Min-1·1.73M-2)12例(男7例,女5例);CKD5组(肾衰竭,GFR<15Ml·Min-1·1.73M-2)17例(男8例,女9例);CKD合并CVD的诊断标准: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确立心血管疾病的定义如下:(1)冠状动脉疾病:临床和心电图或实验室检查诊断的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和/或冠状血管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断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大(男性>130g/M,女性>100g/M)。(3)充血性心力衰竭:根据临床和心功能判定。(4)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或出血性脑血管意外。(5)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超声检查证实的颈动脉病变(动脉中层厚度增加和/或粥样斑块形成);血管造影证实的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在以上患者中,原发病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1例,多囊肾1例,梗阻性肾病1例,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异常者28例,CKD5组全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1.1.2对照组对照组(NC):20例,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男12例,女8例,慢性肾脏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相匹配。

1.2研究方法所有研究对象抽取禁食12小时后的清晨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MP-2,人BMP-2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试剂盒由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同时检测血红蛋白、尿素氮(BUN)肌酐(C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醋(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钙、磷、白蛋白等指标。各项指标均统一标准,全部标本一次试验完成测定。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分析内容: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检验(方差齐)或TaMhanesT2法检验(方差不齐)。全部数据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1)CKD患者各组间的年龄及性别构成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CKD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KD4组、CKD5组升高更明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KD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全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剧,血红蛋白水平逐渐降低,但CKD4组、CKD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CKD患者各组间基本资料的比较

注:NC:正常对照组;CKD1:慢性肾脏病1期组;CKD2:慢性肾脏病2期组;CKD3:慢性肾脏病3期组;CKD4:慢性肾脏病4期组;CKD5:慢性肾脏病5期组;△与NC组比较P<0.05;▲与CKD1组比较P<0.05;※与CKD2组比较P<0.05;☆与CKD3组比较P<0.05;★与CKD4组比较P<0.05;◇与CKD5组比较P<0.05;

2.2CKD患者血清BMP-2水平CKD345组患者血清BMP-2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KD1组、CKD2组患者血清BMP-2较对照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KD5组血清BMP-2水平比CKD3组、CKD4组进一步升高,与CKD3组、CKD4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KD4组血清BMP-2水平比CKD3组有升高趋势,但无明显差异(P>0.05)。

2.3血清BMP-2水平与心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根据心血管病变判断标准,CKD组患者中有心血管病变28例,无心血管病变37例。有心血管病变组血清BMP-2水平586.19±475.96,无心血管病变组238.66±144.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综上所述,CKD患者血清BMP-2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的水平与CKD分期及CVD危险因素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血清BMP-2可能作为反映CKD严重程度的一项监测指标。目前可以推测,血中BMP-2水平的增加可能与肾脏炎症损伤有密切关系,且也可预示CKD患者增加CVD发生及死亡的危险性,高BMP-2血症可能是CKD患者早期并发CVD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从BMP-2的角度去研究CKD及其并发的CVD,寻求预防和治疗策略,将为CKD的防治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如果采用BMP-2中和抗体或拮抗剂降低血BMP-2的水平,有可能对改善CKD和减少CVD的发生有益。

参考文献

[1]侯凡凡,马志刚,梅长林,等.中国五省市自治区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7):458—463.

[2]KaiglerD,KrebsbachPH,WestER,etal.EndothelialcellModulationofboneMarrowstroMalcellosteogenicpotential.FASEBJ,2005,19:665-667.

[3]唐德志,王拥军,施杞.调控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成骨的相关转录因子[J].脊柱外科杂志,2006年12月,第4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