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造口小组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伤口造口小组皮肤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董艳平

(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目的:总结伤口造口小组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在我院的实践经验,分析其效果。方法:成立造口伤口皮肤护理管理小组,确定小组成员职责,全程参与压疮患者和压疮高危患者的管理。比较建组前后1年内各项指标。结果:建组后,我院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院外带入Ⅲ期压疮治愈率及压疮高危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病房联络员对压疮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皮肤护理管理中引入伤口造口小组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造口伤口护理知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全院皮肤管理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皮肤护理;管理;伤口造口小组

【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3-0211-02

压疮是一种常见的躯体移动障碍及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同时也是一直困扰护理人员的难点,已经被列入考核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当压疮高危人群为重症患者或者老年患者时更是加大了压疮发生的防护难度。本研究将皮肤管理的重点放在压疮管理上,探讨伤口造口小组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在我院的实践及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4年12月(管理模式建立前)我院收入压疮高危患者2189例,院外带入Ⅲ期压疮64例,其中男1486例,女639例,年龄35~90岁,平均61.4±10.7岁;2015年1月—2015年12月(管理模式建立后)我院收入压疮高危患者3672例,院外带入Ⅲ期压疮81例,其中男2492例,女1099例,年龄36~89岁,平均62.1±9.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成立造口伤口皮肤护理管理小组组长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副组长为造口治疗师,由相关科室骨干及护士长担任核心成员,病房联络员由各病区造口伤口护理骨干担任。

1.2.2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明确小组各成员的职责,组长和副组长负责领导并监督全体小完成质量管理、教育培训、科研教学工作。核心成员负责相关护理常规、操作流程的制定,负责院内护理会诊工作。病房联络员负责监控本病区住院患者的皮肤护理情况,对病人进行宣教和指导,收集本病区问题及信息,定期参加学习讨论活动。

1.2.3运行与管理(1)小组内多组织科研活动和培训;(2)制定医院压疮报表及高危压疮、难免压疮上报条件:每月由护理部对该表进行统计分析;(3)制定压疮处理流程[1]:患者新入院或转入科室后,由病房联络员评估压疮危险因素,根据评分结果填写压疮高危/难免压疮患者申报表,2h内上报确认;对于院外带入或住院期间发生的压疮患者,拍照留取原始资料,填写压疮高危/难免压疮患者申报表,2h内上报给科室护士长及造口伤口小组,小组组成24h内访视科内压疮患者,与科室护士长、病房联络员共同制定护理干预措施;(4)制定压疮护理和预防方案:根据压疮分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2];(5)检查督促落实。

1.3观察指标

比较伤口造口小组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建立前后1年内,我院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院外带入Ⅲ期压疮治愈率等压疮管理质量指标。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进行。

护理人员压疮防治知识调查表采用理论考试,包括4个方面,每项满分25分;压疮高危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3个方面,得分1~5分,得分与满意度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皮肤管理模式建立前后1年我院压疮管理质量指标比较

管理模式建立前,我院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为0.50%,院外带入Ⅲ期压疮治愈率为50%;管理模式建立后,我院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院外带入Ⅲ期压疮治愈率分别为0.14%、71.6%,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皮肤管理模式建立前后1年我院压疮管理质量指标比较

3.讨论

本研究成立造口伤口小组的同时也引进了成套的完整的皮肤管理体系,旨在将我院护理服务提升一个台阶,做到更加的专业化、规范化。经过指定筛查条件,病房联络员可对压疮高位人群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及时上报、加强护理管理、动态评估,并与科室护士长共同制定预防措施并落实到位;小组副组长在正确评估压疮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对院外带入的Ⅲ期压疮患者实施细致的针对性护理。同时造口伤口小组可全程跟踪、指导并检查督促,提高了护理质量。造口伤口小组成立后,对各病房联络员进行了压疮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系统化、专业化培训,使病房联络员护理理念得到升华,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增强了病房联络员学习压疮相关知识的主动能动性及处理各期压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汤新辉,谌永毅,朱小妹,等.压疮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成效[J].护理学杂志,2015,30(24):65-66+79.

[2]邹丽华,叶国玲,陈铮立,等.标准化防护流程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0):74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