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3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陈敬新

陈敬新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110034

摘要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目的和中心任务的教育叫做创新教育。在中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就是老师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上,要注重同学们数学能力的提高,积极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品质,着重训练同学们的数学思维,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兴趣,使之产生强大的动力,塑造同学们的创新个性,培养同学们的数学气质等等。教师们要准确认识创新教育的本质,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方式,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同学们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就是将创新精神融入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培养同学们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拓展到学校教育的每个教育。

关键词中学数学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效率和同学们的学习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着力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课堂效率不高以及同学们吸收知识不完全等缺陷。究其根本原因,当然林林总总,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落后,没有创新的能力和习惯。如果学生们没有创新习惯、思维和能力,就很难发觉数据之间和图形之间的隐含关系。这样,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会降低了,效率很不会很高。我认为,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的过程。所以,要积极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改变已有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从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大胆改变,教师们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落实创新教育,确立创新的教育原则。

关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同学们创新精神的三个方面

(一)注重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同学们的一种了解探索数学知识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们自觉和积极学习数学的核心因素。它可以使同学们在努力获得知识之余,积极的去进行创新性的活动,对同学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心理因素比外界因素更持久、更活跃、更有主动性,其中兴趣是心理倾向的具体体现。教师可用多种方式方法来激发培养同学们对创新的兴趣。

所有人对于美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好感,当然学生也不例外。数学就有很大的魅力,它的美集中表现在数学的奇异、对称、统一和简单等方面。奇异美体现在数学的大部分思想上,对称面体现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上、内在美体现在数学的概况抽象性上,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图形的外观上。引导同学们运用创新性发现数学中的各种美,可以激发同学们浓厚的创新兴趣,使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

培养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具有创新精神,使同学们体会到创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更可以激发同学们对创新的兴趣。在实践中如果成功的运用创新性解决问题,可以使同学们提升学习信心,内心产生强大的愉悦感。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同学们的创新对象为逻辑过程、数量关系和图形等等。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要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同学们获得成功,才能更好地鼓励同学们运用创新思维。结合教材,为同学们介绍通过创新精神解答难题的实例,发掘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定理,还可以给同学们布置一些趣味练习题,让同学们通过独立的分析和创新,概括总结数学定理、公式和概念等,掌握部分特殊的解题技巧,尝到成功的滋味,调动同学们的创新兴趣。

(二)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创新品质,

创新并不是被动的认知,更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是“思维的知觉”。所以,教师在培养同学们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创新的深刻性、精确性、全面性和目的性等良好创新品质方面的培养。

1、创新精确性方面的培养

创新能力不能局限于了解事物的概貌,更要准确精准的了解事物的内部特征和内在联系,对不同的事物既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微小差别还要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老师们要尽量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对比创新、列表比较等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生动立体,直观形象的启发同学们去发掘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2、创新全面性方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的全面性,就要求学生利用创新来观察事物的各个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和事物的概貌;当遇到比较复杂的图形时,要能反映出事物的一些特有的属性;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能知道对象所能产生的每种可能性。在实际运用创新的过程中,因为同学们不能全面的反应事物的概貌以及事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同学们认识不到潜在的规律。在课堂上,老师们要启发学生发现掌握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在创新的起步阶段,分析事物的潜在规律性,引导学生按照程序,继续深入创新。与此同时,老师们要根据创新这一核心关键,与同学们及时沟通,发现同学们在创新方面的不足,并加以分析,及时更正错误方法方式,使创新的培养更具有全面性。

3、创新目的性方面的培养

中学生由于缺少对创新知识全部的认知能力,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总选择少数的事物为感知对象。所以,老师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创新对象,明确创新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并紧密围绕所确定的目标。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调动同学们的思维,让学生分层次有目的的创新,主动积极的认知事物,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都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创新能力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们可以创造性地发掘问题,第二阶段是学生们能够提出问题,第三阶段是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经验和创造性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感情、创新技能和创新思维等等,是一个人创新素质的总体呈现。

1、鼓励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要有科学家一样的信念,要有伟人的理。老师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设置成功的机会,使同学们得到鼓励,体会成功的快感,从而使同学们更有信心、热情和动力。

2、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技能

现代创新实践表明,创新技能的核心关键是创造性的思维,创新技能不是通过填鸭式的教育而使学生们获得的,而是使同学们的心理上实现彻底的改变,实现彻底的领会和顿悟。所以,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技能,使同学们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拥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大胆幻想事物的未来,以此来激发同学们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巧,找到实现幻想的现实途径,从而使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提高。

3、注重同学们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宛如思维的体操,所以,老师们要对教学巧妙的安排,努力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们发挥的思维情景,从而使学生们得到有效地锻炼。我们要彻底的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把“教导”变为“探索”,使同学们充分了解形成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们拥有自己的创新思维模式,转变身份,由“接受者”变为“探索者”,亲身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二、培养同学们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如营造合作竞争的班风,宽松的学习讨论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罗杰斯认为:培养同学们创造性的思维首要的条件就是给同学们一种心理的自由和心理的安全。首先,启发同学们主动积极地去探索知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地位,使同学们称为真正的主角,老师则要退到配角的位置上来,这样才能有利于同学们思维的拓展,防止压抑局限学生的想象能力。给同学们足够的空间,尊重每一个同学的人格、个性和爱好,以友善、宽容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同学们,使同学们勇于跟老师实时互动讨论,不做学习的奴隶,形成和谐宽松的教育模式。

2、培养同学们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第二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开展多彩丰富的有关数学的课外小活动,课外小活动起到了是课堂教学发展和延伸的作用。以学生的数学爱好和兴趣为基础前提,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数学课外小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发现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探索。实现自我提问,自我解答。同学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切磋、相互交流,达到培养学生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培养同学们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是要在课堂上实现学和教的创造性。教学的创新成就了创新的教学。所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就要营造创新的课堂。要使这个渠道发挥它特有的功效,就要努力改变已有的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用素质教育来赶走应试教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上。运用创造性和探究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如探究——自学型等),将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启发式教育,例如自学辅导法、尝试教学法、启研法,引导发现法,效果回授法和尝试指导法等等。

三、中学数学的创新性教育要纳入整个学校的创新能力教育当中

中学数学教育是中学整体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进行整个创新性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中学数学的创新性教育要纳入到整个学校的创新能力教育中来,才能形成巨大的创新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目的。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要和数学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品德,使同学们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拥有团队合作精神。数学的教学还要与其他各个学科相结合,学科之间要相互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的最高层次就是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的培养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教学的核心关键,教师们要开动脑筋,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鼓励同学们发现问题、设置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同学们对创新的兴趣;通过各种训练,让学生从内心燃起对创新的渴望,掌握创新的方法,养成善于创新、主动创新的习惯,使同学们拥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使同学们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束仁武.例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数学月刊,2000(4).

【2】蒲勋华.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8).

【3】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薛新国.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数学通报,2001(10).

【5】王光明,陈汉君,王宏伟.数学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02).

【6】许洪梅,惠井华.一题多解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1).

【7】俞晓青.数学解题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学教研(数学),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