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塑教师的道德人格形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浅谈重塑教师的道德人格形象

李柳文

广东省紫金县尔崧中学广东紫金517400

影视中,你常会看到一个粗暴强悍甚至蛮不讲理动辄拳打脚蹋的教练,却被塑造成一个肩负着民族大任的严师的形象。这样的教师,90年代以前,也许他会是中学生心目中一座崇高的神,然而进入新世纪以后,这样的神却黯然失色。比如以往许多备受欢迎的教师,现在却不受欢迎了。老师们在感到奇怪的同时,开始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可是检查来检查去,他们没有发现自己的过错,倒是把责任归咎于学生身上了。在他们看来,世风日下,学生的道德水准下降,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笔者谈谈重塑教师的道德人格形象的粗浅看法:

一、时代变迁对教师道德人格的要求

学生是有感情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任人鞭挞和驱使的动物。尽管道德上,学生和教师是两个不同方面的人,具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但他们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下和贵贱之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作为人的资格和权利,真正把学生当人看。从课堂教学这个角度来讲,素质教育倡导大课堂大民主,主张“要赋予学生以平等说话的权利,包括发言权、评价权、批判权”。这个“批判权”除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学术争鸣的权利”以外,还应当包括对教师不良教育行为的否定。诸如谩骂侮辱学生,体罚殴打学生、以及歇斯底里、摔凳子砸桌子等发狂变态行为,学生都有权进行无言的抗议、有声的批评抗争乃至向学校反映情况并加以制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努力塑造一个新的道德人格的形象。

新课程是素质教育的继续和深入,它比素质教育更加旗帜鲜明地提出并倡导学生本位的思想,主张教育要重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既要重视“人的存在的完整性”,又要重视“人的生成的完整性”。“从本质上来讲,首先,人的存在是个体、自然、社会彼此水乳交融和谐共处的有机体;其次,人是完成着的人,个体生成的终极价值是学会做人,人的发展是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过程。”正因为这样,“以新课程的理念为基点,教学要关注人的存在本身对于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及人本身的意义,正视和尊重人性、人的需要、人的生命、人的多样性的存在方式等等,这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又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不难看出,学生作为社会个体的人,他具有普遍的人性、人的需要、人的欲望、人的生命、人的尊严。教育和教学必须重视和尊重学生所具有的这个“普遍的人性”,学生“个体生成的终极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否则学生个体与自然和社会就无法做到和谐共处,学生的智能与人格也就不能得到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应当及时调整心态,转变观念,自觉按照新课程和新的道德人格形象的要求,积极推进,努力践行。

二、教师道德人格形象的基础是平等友爱的学生观

毫无疑问,社会的发展与教育自身的变革,都迫切要求教师要有凤凰涅磐的革新精神,义无返顾地与计划经济条件下旧的道德人格形象诀别,从而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这个全新的自我,基础是平等友爱的学生观。首先,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乃至受教训的对象,他同时还具有与教师同等的道德权利和道德待遇。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只有民族、国家、性别、肤色的不同,根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学生也一样,作为道德实体,他一方面必须模范服从于道德的规范和规则,尊敬师长,服从管理;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又必须得到对等的道德待遇,必须得到与教师同等的尊重和爱护,具有同等的道德权利。在道德面前师生双方是平等的,而非单方面的有主次和高下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比如当我们因为学生的某些过错过失而对他们大加训斥的时候,歇斯底里行为过激而大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的时候,一旦想到学生作为道德实体与教师所具有的同等公平的道德权利尤其是道德待遇,就会感到自己行为的不当,甚至会因此而汗颜。

在新课程的旗帜下,新型师生关系是融洽和谐的,而不应当是对立忤逆的。在应试和教师的指挥棒下,学生实际成了教师和知识的“奴隶”,学生只有唯唯诺诺地服从和照办,完全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自由,师生之间还有什么平等可言?这就必须要求“教育向人性回归,教育者应秉持人文关怀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投射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以受教育者本性为依托,在教学中绵延人性的情感,寄寓爱的信念”。正因为这样,不建立一种友爱信赖的师生关系,“人性的情感”就难以在教学中得到“绵延”,也就无法实现师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因此在教师的学生观里,学生还应当是自己的朋友、知己和贴心人。

三、教师道德人格形象的核心是幽默家跟和蔼的长者

不言而喻,建立平等友爱的学生观,在重塑教师道德人格形象中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要真正实现自我道德人格的涅磐,就要彻底抛弃计划经济条件下苦行僧的道德面孔,使自己成为幽默家跟和蔼的长者。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幽默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幽默一向被看作“逗乐子”,是三教不和、九流不调。但是从现代教育的观念来看,幽默应该是一种能耐、一种品质、一种实实在在的需要。比如师生间彼此发生了矛盾,教师相机来它一个幽默,矛盾可能会顿然消解。师生之间关系淡漠,彼此敬而远之,教师如果能放下架子,经常幽默一下,就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尤其是课堂教学,教师如能妙语连珠、诙谐幽默,学生在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下不仅乐了、开心了,而且情绪被顿然激活,从而使教育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因此,幽默在这个新的道德人格形象中是很重要的。

与此同时,教师这个全新的道德人格形象还应当是一个和蔼的长者。长者不是个年龄概念,他可以是年龄很大的人,也可以是年龄较小的人,甚至还可以是比学生还小的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长者必须具有长者应有的风范——大度、随和、知困、善交。

1.大度。大度就是心胸开阔,虚怀若谷,不傲才,不恃物,不自卑,不羡贵,不嫉妒。

2.随和。随和就是言谈举止有涵养,合乎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能做到温良恭谦让。即温和不发脾气,高雅不说粗话,不做出格的事情;敬人,不伤害他人感情,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谦虚,不在学生面前吹嘘自己、炫耀自己;礼让不和学生争高论下、争得论失。

3.知困。知困就是能走进学生心里,知道他们都想些什么,有些什么拨不开的迷雾、消不去的疑团、想不开的事情、解不了的疙瘩。生活上,还应当及时了解他们都有些什么困难、有哪些过不了的坎儿。

4.善交。善交就是能打破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走到学生中间来,和他们交朋友、成知己。这样师生之间就完全处于亲密融洽的境界,师生之间就不再会有冰山雪域、高墙沟壑。果真如此,一个全新的教师道德人格形象就会“力拔山兮”般矗立在世人面前。

四、教师道德人格形象的顶点是爱生如子

如果我们把这个全新的教师道德人格形象比作一座高塔的话,平等友爱的学生观就是这座塔的塔基,幽默家跟和蔼的长者就是这座塔的塔身。那么它的塔尖呢?这座高塔的塔尖是爱生如子。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爱子之情更深切了。“舔犊之情”是人类最高贵、最高尚的情感之一,是人类生命物化形态的另一极端。也就是说,人类生命的一端是人类自身,而另一端则是人的亲情爱情。马斯洛认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特征是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似本能”,即对于人生存的精神意义的追求。在这个价值关系里边,亲情爱情的砝码远远超过了其他方面。教师对待学生,能否做到爱生如子甚至超过这个境界呢?按照马斯洛的理论,教师人生的终极价值是而且必须是使学生得到长足进步和终身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不对学生倾注深厚的感情,没有爱生如子的精神和情怀,是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一个全新的教师道德人格形象也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树立起来。

正因为如此,爱生如子便成为教师新我的最高境界。

1.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学生。对待学生,任何事情都要做到事无巨细,躬身力行,既要关心学生的身体,更要关心他们的成长乃至成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思想上的成长很重要也很复杂,要注意帮助学生在正确健康的道路上发展。

2.要严格要求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并不等于要放纵学生。相反,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要求出发,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的旗帜下更加严格地要求学生,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的训练。只要我们采取更加巧妙的方法,用更加扎实的、细致深入的、和风细雨式的思想工作,就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只有这样,教师这座道德人格形象的高塔才会完美无瑕、光辉耀眼。

总之,作为一个全新的道德人格形象,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进行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