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苏培琴

苏培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017000)

【摘要】探讨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主要包括:患者的宣教,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及外渗后的简要处理措施。有效预防化疗药外渗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化疗疗效。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处理

联合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而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对血管有刺激,加之在操作中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时有发生。化疗药物外渗临床可表现为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红肿起泡,烧灼剧痛甚至坏死、溃疡经久不愈,注入静脉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血管压痛,后期血管变硬,色素沉着。如何避免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的意外,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是护理工作者极其关注的问题。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年9月—2012年3月共收治恶性肿瘤的病人210例,其中接受化疗药物的有100例,经PICC化疗30例,经深静脉化疗20例,经外周静脉化疗50例。经外周静脉化疗过程中出现5例外渗,立即停止滴注,接注射器回抽拔针,并给予封闭,硫酸镁湿敷处理后,恢复良好无后遗症。

2预防

2.1患者的宣教

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医生在化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发生化疗的副作用,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措施等进行全面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2.2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

(1)护士在给药前应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提高专业技术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在穿刺过程中避免用针头在组织中探找静脉,这样会损伤静脉完整性并导致破溃。静注药物完毕后应继续输入等渗盐水,或5%葡萄糖液后方可拔针,静脉推注完毕拔针时应有少量回血以免将化疗药物带出血管外导致组织损伤,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2)要合理选择血管,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弹性好,管腔大,回流顺畅的血管。长期化疗患者要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外一般不宜下肢静脉给药,应避免手背,及关节附近部位给药,多程化疗的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留置针推注。乳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严禁在患侧上肢静脉给药。(3)静脉炎的发生率与药物浓度成正比。所以要尽可能稀释药物浓度,正确掌握给药浓度和推药速度。联合用药时,先推注刺激性弱的药物,再推刺激较强的药物。推注药物时应证实静脉穿刺成功,输液顺利后方可用化疗药。(4)加强巡视病房严格床头交接班。

3药物外渗后常规处理

3.1发现药物外渗或怀疑有外渗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液或静脉注射,保留穿刺针头,利用此针头尽量回抽渗漏在皮下的药液,由保留针头注入相应的细胞毒药物拮抗剂后拔针并于局部皮下注入解毒剂。

3.2进行局部封闭

选择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100mg局部封闭,即由疼痛或肿胀区域外缘向内做多点注射,封闭液使用量根据化疗药的种类、漏出量、漏出范围做相应增减,每日1次,连续3天。以减轻局部疼痛和炎症反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3.3局部外敷

3.3.1冷敷

外渗24h内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同时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症可酌情给予冷湿敷。方法:每次20~30min,间断冷敷。

3.3.2热敷

对于一些禁用冷敷的药物,如足叶乙甙[5]、草酸铂等可采用33%硫酸镁湿热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法:温度40℃~50℃,24h持续使用。

4讨论

由于化疗药物外渗后危害严重,因此负责输注化疗药物的护士要加强责任心,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正确给药方法,静脉穿刺力求一针见血。用药全过程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关键重在预防。

参考文献

[1]罗宇玲,张浦婷,郑朝霞.细胞毒素药物外渗的处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5):432.

[2]宋林萍,赫秋莲.常见抗癌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55.

[3]苗维法,李学桐.化疗药物外渗及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齐鲁护理杂志,2004,9(1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