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分析

史宏志

史宏志(沈阳市骨科医院放射线科,沈阳110044)

【中图分类号】R5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172-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40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对所有的40例纤维素性骨皮质缺损X线照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总共发现51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22个,胫骨近侧干骺端8个,股骨近侧干骺端4个,腓骨远侧干骺端4个,胫骨骨干2个;单发28例,多发6例。结论对于比较典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采用X线即可诊断,而对于不够典型病例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关键词】纤维性骨皮质缺损X线诊断放射摄影技术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在临床上是一种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又被叫做干骺端纤维性缺损。其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患者的系局部骨化障碍以及纤维组织增生,还有一种原因是由于骨膜下纤维组织入侵至皮质所导致[1]。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在临床上没有任何比较明显的症状,很少的患者有局部的疼痛感或者是有轻微的按压疼痛感和肿胀。由于对于此病了解不足,往往在诊断的过程中会误诊为骨结核或者是良性骨肿瘤[2]。为了提高对于此病的诊断准确度,在本次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对所有的40例纤维素性骨皮质缺损X线照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40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在所有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在4~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12.5)岁,其中年龄段在6~13岁之间的患者人数最多,有24例,占到总患者数的60%。所有患者中有34例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轻微的间歇性疼痛,在劳累运动过后比较明显。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查,使用数字化X线机,进行常规摄正侧位片,部分患者进行加摄切线位片。

2结果

所有的40例患者中单发的患者有28例,占总患者数的70%,多发的患者有6例,占总患者数的15%,多发为股骨远侧干骺端双侧对称性发病。所有患者共有51个病灶,且在长管状骨,其中位于股骨的病灶有28,位于胫骨的病灶有16个,位于腓骨的病灶有7个;干骺端的病灶有47个,骨干4个;股骨远侧干骺端的病灶比较多,共有25个,占总数的49%,然后是胫骨近侧干骺端的病灶有16个,占总数的31.37%,股骨近侧干骺端有6个,占总数的11.76%,腓骨远侧干骺端有2个,占总数的5.88%,胫骨骨干有2个,占总数的1.9%。所有病灶缺损的长度在0.6~3.2cm之间,平均长度为1.7cm,病灶缺损的横径在0.4~1.7cm之间,平均为1.0cm。病灶的X线大部分呈现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还有一小部分病灶呈现出不规则状,但是病灶的长轴与骨干基本相当。切线位片呈现出杯口状,还有部分为蝶状皮质受损。所有病灶都没有出现骨膜反应或者是软组织肿胀。同一患者的左胫骨近侧干骺端内侧骨皮质椭圆形缺损,在内缘能够看见硬化边,不仅如此,还能够看见腓骨干骺端前侧骨皮质圆形缺损,硬化边与髓腔相分隔。

3讨论

导致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主要因素为骨化障碍、纤维素增生以及骨膜下纤维素组织入侵骨皮质。骨缺损区最主要是由坚韧纤维所构成的[3]。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早在上世纪中期就被发现,并且由Caffey命名,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此病的发病高峰期在6~15岁之间,并且男性普遍比女性多。在发病部位中,典型的发病部位为股骨远侧和胫骨近侧的干骺端,特别是股骨内部以及后壁皮质比较常见,并且在两侧可能对称出现。而在股骨近端、股骨远端、腓骨以及上肢骨也会出现,但是其都没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患者会有轻微的间歇性疼痛,并且在劳累或者运动过后会出现疼痛加剧的现象。在CT诊断下可以比较准确的发现病灶的具体位置,还能发现骨皮质缺损的深度以及是否有突入骨髓腔[4]。对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鉴别诊断X线具有很好的效果。无论病变大小,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与非骨化纤维瘤在组织学上是一样的,由纺锤形细胞与有透明泡沫状胞浆的组织细胞构成。但是大多数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病灶可通过硬化或重构而自行消退(自愈),也有可能长期存留,还有可能会发展为非骨化纤维瘤。通常情况下,如果病灶向骨髓腔生长,就认为病灶有进展,有可能发展为非骨化纤维瘤,此时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目前对于非骨化纤维瘤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之间的衍变过程还没有得到充分肯定的证明。典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通过单纯的X先即可诊断,而对于少部分不典型的就必须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白人驹,马大庆,张雪林,等.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22.

[2]徐德永,曹来宾,宫尚君,等.50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X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25(3):133-136.

[3]肖树恺,黄伟年,廖旭,等.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附22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343-344.

[4]刘淑坤,王清,向桂书,等.关于长骨纤维性皮质骨缺损和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分析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38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