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许玉娇

◎许玉娇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第二中学,河北定兴07236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143-01

摘要:课堂教学语言充满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创设体验氛围;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关爱学生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人文关怀;情感体验

伴随新世纪的脚步,课程改革如一场空前的教育革命,给我们教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贯彻新理念,实施新课程,追求新目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并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中。作为语文教师,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语言充满人文关怀

口头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不但要求明白易懂,具有科学性,而且力求达到优美可亲,对学生充满鼓励、赏识、尊重、期待,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易接受知识,更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国外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使人们相信你,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同一个道理如果教师对学生尊重有感情,学生则对教师有好感,就容易接受教师的观点;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恐慌心理。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情感的语言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多数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学生“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尤其“后进生”更要多给予热情的语气:“你能回答得这么好,真了不起!”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也就乐于接受知识和完成作业了。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创设体验氛围

1.老师情感的渲染。

知识本无所谓情感和魅力,但是有情的人能把无情的知识教得有情。老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学生具有向师性的心理特点,学生的情感最易受老师的感染。在教《小巷深处》这篇课文时,我先用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并附有图片,学生先是被故事深深的吸引住,目光中透露着丝丝忧伤,然后迫不及待的去读文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听到哭泣的声音。这样通过故事的欣赏,老师的激情讲述,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在其后的学习中情绪很高昂。

2.多留给学生情感选择的余地。

课堂上设计一些讨论性、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情感的问题,使他们的情感得以表露出来,老师再给予肯定赞同,那么他会继续投入更多的情感。在一篇课文中有许多使用的确切、妥帖、生动传神的好词佳句,不同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喜好,让学生挑最喜欢的词句来品尝和交流,这是对词句的情感选择;课文中有对某一事物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描述,让学生挑出使他最感动、体会最深的那一点讲析交流,这是对情节的情感选择;在人物群出现的课文中,如《乘船》中的华歆、王朗,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是对人物的情感选择。像这些情感表露机会,哪一个学生不愿意呢?学生声情并茂的读,富有条理的分析,充满自信的回答,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关爱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第一点就是“新的学生观”,提出了“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

1.扩大课堂参与面,提供个性张扬的机会。

目前,不少的语文课仍然是少数优秀生围绕老师转,大部分学生跟在后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基本的原因是老师只注重自己的任务完成,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或提出的问题,总是持否定的态度,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参与课堂的热情,更谈不上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当扩大课堂的参与面,可以用小组讨论、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唱、画、演……手段来调动学生有效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对学生富有个性的读、分析、质疑,教者都不应回避,而应该给予肯定、赞扬。

2.个性张扬的多样化。

有不少老师认为只要学生的回答不同,就是个性化,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学生能作出不同的回答,还要能讲出所以然,这才是真正的个性张扬。在朗读中,对同一句话的朗读,个人的理解不同,可以是高昂的,可以是深沉的,可以是快速的,可以是缓慢的……这也是个性化的体现;在提倡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今天,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个性张扬,利用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补充、扩展、延续、改编等等。如对《木兰诗》的改写,有的同学说木兰是被父亲逼迫着去从军的,有的说在征战的过程中木兰被发现是女儿身斩首了,还有同学说木兰受不了苦自杀了等等,虽然有些很离谱,但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个性的挖掘,更是对学生的关爱,使他们能大胆地想,大胆地说。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

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应是高素质人才,不仅知识要渊博,而且还要能言善辨,坚强自信,表达能力强。只有认识这些,教师才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会勤奋刻苦地朝新的目标努力。这样,通过运用新的方法,坚持不懈,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