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内心,教会学生换位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走进学生内心,教会学生换位思考

陈永红

——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陈永红广东省广州市知用中学510000

摘要:本文从当前的班主任管理现状出发,以德育管理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诸多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换位思考

德育工作属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构成部分。近段时间来,德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同时在当下的社会形式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相对于其他任课老师而言,班主任是跟孩子们打交道最多的老师,且其一言一行对于孩子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加之当前的初中生普遍为独生子女,他们的个人主义十分严重,所以身为初中班主任,我们理应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他们成为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才能够使他们真正地懂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进而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一、走进学生内心,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初中生而言,许多困惑仅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根本是没办法解决的。身为初中班主任,我们理应充分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性格特点,为他们的生活及学习提供积极的引导,为他们排忧解难,指引方向。我们应给予初中生充分的尊重,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多多关心及支持他们,及时掌握他们在学习及生活中出现的改变,并适时展开疏导,使孩子们对班主任的关怀有所感悟,提高他们对自己的信任度。此外,当孩子们遭遇困难与挫折时,班主任应及时地为其提供帮助,多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并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巧设情境,教会学生换位思考

毋庸置疑,当前的初中生通常为独生子女,其个人主义往往特别严重。在这种环境下,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时势必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鉴于此,我们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教会学生换位思考,如此便可以帮助初中生巧妙地化解与他人的矛盾。我们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处境。初中生应换位思考的角色往往有如下几种:第一,父母;第二,老师;第三,同学;第四,其他人。在现实生活中,初中生经常会和以上几类人发生矛盾,抑或冲突。

身为初中班主任,我们理应在日常管理时选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在与上述几类人发生矛盾时,展开换位思考,以巧妙地解决矛盾。换位体验是现实管理中初中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帮助孩子们展开换位思考的方法。此处所说的换位体验即班主任创建特定的情境,让孩子们扮演特定的角色,让他们站在自己所扮演角色的位置上思考、体验问题,领略他人的心情,体会他人的艰辛与不易,进而对自己展开反省,帮助体谅他人的一种教学方法。比方说针对孩子们所出现的不理解父母,与父母争吵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将小品引入课堂,要求孩子们通过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感悟父母的辛酸、不易,以更好地促进其家庭关系的融洽。

三、给予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充分的关注,切实促进其自信心的提升

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思想要独立一些,在思想及行为层面他们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当然,因为思想的不一样,初中生间亦会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其在学习及生活上的表现亦不一样。

所以班主任在实施日常管理时理应对本班孩子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一旦某个孩子的学习出现了问题,那班主任便需及时与其展开沟通及交流,不可将孩子成绩的优劣视为班级管理重视度的评估标准。尽管班主任需面对的孩子数量特别多,教学工作亦相对繁重,不过我们在对待学生时亦不可选用千篇一律的方法,每个孩子所选用方法应该是不相同的,收获的效果亦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理应充分地关注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让所有的孩子都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切实促进其自信心的提升。

四、组织集体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班级便如同一个整体,假若班级没有凝聚力,那这一集体便毫无生气可言,不具活力的整体是无法得到进步与发展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德育工作时理应积极地组织集体活动,以更好地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使学生间可以做到彼此帮助,在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彼此学习,领略到集体学习的快乐。

总之,在新课改全面落实的大环境下,初中班主任理应给予德育管理充分的关注,将其置于自身管理的主要位置,重视德育管理的创新。与此同时,我们还需通过走进学生内心,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巧设情境,教会学生换位思考;给予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充分的关注,切实促进其自信心的提升;组织集体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等方式,促进自身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为自身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葛爱春葛昌跃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实践初探[J].科技文汇,2017,(12):102-103。

[2]徐宁初中班主任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探究[J].学周刊(教育与教师),2017,(6):8-9。

[3]张华君德在先施教勤谈初中班主任要做好德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