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1

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廖爱梅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54500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手术。此类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护理不到位,可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由于手术切口疼痛,很多患者手术后不愿意配合肢体功能锻炼或拒绝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翻身训练,术后可出现一系列手术相关并发症。良好的术后镇痛治疗,对预防患者肺部并发症,减少深静脉血栓、褥疮、尿路感染等骨科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术后镇痛治疗病例观察总结如下。

病人资料与方法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50例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硬膜外镇痛组及静脉镇痛组各25例,病例入选标准:年龄65-80岁,ASAⅡ-Ⅳ级。本组病例排除标准为:有精神疾病史或阿片类药物长期服用者、长期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者。本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19例,强直性脊柱炎类3例。糖尿病患者3例,冠心病9例。

麻醉方法及镇痛配方:本观察组患者麻醉方法有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三种方法。对于施行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行硬膜外麻醉镇痛,术后镇痛配方:0.2%罗哌卡因+芬太尼2ug/mL共100mL。施行全身麻醉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施行静脉术后镇痛,术后镇痛配方:舒芬太尼2ug/kg稀释到100ml。

镇痛治疗:手术结束,将患者送麻醉后监护室进行术后复苏监测,患者在复苏室监护1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进行专科治疗和术后康复治疗。患者术后镇痛方案:①静脉镇痛组,由护士静脉注射负荷剂量2ml镇痛液,接PCA泵,持续剂量2ml/h,追加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为15分钟。②硬膜外镇痛组:硬膜外注射负荷剂量5ml,后接PCA泵持续剂量2ml/h,追加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分钟。

镇痛评估:采用视觉模糊评分法,同时发放镇痛问卷调查。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镇静评分。观察记录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

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ASA分级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镇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显示静脉镇痛和硬膜外镇痛均有良好镇痛效果。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病人常见手术,老年病人常并存多种内科疾病,良好的手术后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与转归。本观察组显示静脉术后镇痛和硬膜外术后镇痛均有良好镇痛效果。良好的术后镇痛可降低疼痛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手术后的舒适度,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减少医患纠纷。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要保持特定的功能体位,这样可达到固定关节、有利于消肿的目的,但这一特殊体位会引起患者不适,肌肉收缩及切口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部分患者甚至会拒绝配合治疗与护理,这必定会影响到手术效果。良好的术后镇痛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及术后康复功能训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并发症。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咳嗽排痰,减少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为老年病人,常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术后疼痛应激,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良好的术后镇痛可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使患者积极配合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硬膜外镇痛可阻滞交感神经,使下肢血管扩张,亦有利于下肢血液循环改善,对深静脉血栓形成亦有防治作用。

良好的术后镇痛,患者可在床上配合翻身及肢体功能锻炼,亦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便秘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充分良好的镇痛,可更早拔出尿管,减少由于尿管留置时间过久而引发的尿路感染并发症。

良好的镇痛有利于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有利于手术切口的愈合。另外,疼痛导致应激反应,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良好的镇痛,减少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良好的镇痛使患者积极配合翻身活动,加强肢体功能训练,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褥疮的发生率。

综合所述,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与康复,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论是静脉镇痛还是硬膜外镇痛,均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政.《老年麻醉学与疼痛治疗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