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谈谈“语文阅读实践量”教学的质与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谈谈“语文阅读实践量”教学的质与量

辛玲

辛玲河北省邯郸市第四中学056000

摘要语文阅读实践量教学改革课堂模式的结果是有力地保证了课外阅读的实现,这样语文教学就有时间和精力来突破另一重大课题了——向课外扩展: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进行阅读积累,形成课内课外两个支架并行的状况,有力地支撑语文教学,齐头并行,各不偏废。

关键词积累阅读飞跃

在教育教学改革形势日益深入的今天,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方式,举一反三,而使学生在繁重的作业负担下,无暇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读物,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阔,这对于她们的终身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应该拘泥教材与课堂,而应当努力拓展语文的教学空间,由教材这个“点”迁移到课外阅读这“面”上,通过“点”的和“面”上的引导,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与过去所说的“题海战术”是有天壤之别的。

那么如何恰当进行“题海战术”,也就是“语文阅读实践量”的教学呢?我认为“语文阅读实践量”的思路策略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上以语文教材为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它应占据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以学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着力培养语文阅读能力。语文阅读能力既以语言能力为核心,语文阅读实践量教学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的阅读实践量教学课堂模式应包括:1、初读阶段,侧重认读感知训练。主要训练内容有:学会生字新词,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词义;读几遍课文,要求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初步了解课文概貌。

2、精读阶段,侧重揣摩品味训练。教师要慧眼识珠,精心选择值得揣摩品味的课文言语,让学生推敲传神的字眼,品评优美的句式,剖析独到的表现手法,玩味精妙的构思,领悟含义丰富的句子,或咀嚼富有个性的对话等,并从中获得课文的意蕴、主旨。言语品味从揣摩言语意义在生成机制、领悟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是怎样被具体运用的这方面入手研读课文,而领悟这一点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言语意义即言语负载的信息(内容、思想、情感),因而,品味领悟课文语言运用的精妙所在的同时,也深化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所以语言品味着眼于学得语言这一目标,而不忘同时获取语言负载的信息,理解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融为一体,一箭双雕。语言的揣摩品味主要目的在于学习语言表达技巧,积累语文感性经验,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适时引导学生从纷繁的现象中把握规律,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以便于迁移运用。在这一阶段,侧重于言语的揣摩品味,同时还要相机进行思维训练,指导读书方法。

3、巩固阶段,侧重迁移运用训练。精心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法、修辞手段等迁移运用于新的语境中,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迁移运用不独在这个阶段进行,有时在精读阶段,可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运用训练,以便使理解运用互相促进,只是在巩固阶段,对迁移运用所有侧重而已。

(二)以课外读物为例,进行文章阅读教学。有两种安排,一是教师对校图书馆的藏书作了调查分析,根据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开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目录,以便学生借阅。每周,专门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到学校阅览室阅读各种报刊杂志,十几种报纸,几十种杂志,使学生丰富了视听,语文学习热情高涨。或者腾出课堂教学的1/4或1/5时间作为课内自读课,让学生参观市图书馆,让他们感受书籍的丰富,知识的无限,明白自己不去阅读,不会阅读,对于学习、对于成长、对于人生,将是一个怎样的缺憾。文章阅读教学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自由选择读物,自由读写,自由思考,自由讨论,自由笔记。但充分的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必须是个组织者,其职能是:制定出既有弹性又相对统一的文章阅读目标,对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应提出既有差异又大致统一的要求。对读书的方法除个别指导外,应进行统一的指导。此外,还应通过组织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笔记交流展评,朗读、速读、读写知识竞赛等,对文章阅读进行必需的管理和检测。学生文章阅读的材料,宜广不宜窄。如蜜蜂采蜜,广集博纳,多多益善。这种文章阅读,一方面促进了语文阅读能力向文章阅读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从语文阅读中学得的语言可以在文章阅读中得到应证和强化,并且还可以从中丰富词汇,积累语文感性经验,反过来促进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诚如古人所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同时,从大量的文章阅读中,可吸纳大量的文化、思想、科学领域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既为习作提供源头活水,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又有助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双轮并进,可收优势互补、互动互促、相得益章之效应。

(三)、如何在语文阅读实践教学中提出恰当的问题。

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师提出的问题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的能力。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这样的话:“开始我做语文教师的时候,以为备课就是备知识,就是备教材,其实不然,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备思考问题,看究竟怎样的问题问下去可使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以创造“三主”、“四式”闻名的钱梦龙老师也是设计问题的高手。他曾总结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老师善于设计问题也是重要的一条。”他把“拐了个弯”的提问方法,称之为“曲问”,他认为“曲问”能让学生多动一下脑筋才能作答,因而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实践教学中提出恰当的问题呢?

首先,是整体性问题。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整体性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局部和全文的深入理解,其次是比较性问题。要完成语文教学“实践量”,不仅要完成课本的教学,而且还要通过课外的阅读进行“迁联”的教学,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能够引导学生有趣地进行高效率阅读活动的问题就是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才能设计出好的恰当的问题来,一堂课上只要时刻记住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就不难提高语文教学上的阅读问题,也就能达到在有限的课堂里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由课堂上迁移到课外,从量变中求得质变,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加快阅读速度,在短时间内提高阅读数量和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