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来手术器械在的集中消毒管理

/ 1

浅谈外来手术器械在的集中消毒管理

陈雷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中心卫生院262100

随着我院新的医疗技术的不断开展,外来手术器械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广,其中以骨科手术器械和植入物居多。我院经常有业务来往的器械商多达十五家,且这些器械在不同医院之间频繁流动,难以保证清洗和消毒的质量。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加强院感控制,我院将所有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显著,现将管理方法总结如下。

1制定相关制度,提高质量管理

1.1准入制度

固定外来器械厂家,便于管理。外来器械公司必须先经过医院供应招标备案,确定其资质,消毒供应中心才能对其进行消毒灭菌。所有外来手术器械必须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手术室和手术科室不得直接使用外来手术器械。外来手术器械至少于术前一天送到消毒供应中心,为器械的清洗、包装及灭菌和监测留有足够的时间。建立外来手术器械登记本,记录日期、厂家、手术名称、器械份数和大小及器械商签名、接收人签名。建立外来手术器械高压灭菌登记和植入物生物监测登记本。记录外来器械高压蒸汽灭菌记录(日期、锅号、锅次、BD试验、时间、温度、压力、操作者、爬行卡),生物监测结果记录等。

1.2急诊申请制度

对于急诊手术,手术医生需填写急诊外来手术器械申请单并签字,科主任审核后方可接收。

2实施方法

2.1交接

手术科室需用外来手术器械时,外来器械商需将器械于术前一天下午15时之前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由固定工作人员与外来器械商共同交接、清点器械数量(包括螺钉、钢板等),做好记录。内容包括手术名称、厂家、接收人、名称数量等,去污区人员做好信息输入。对于不合格的器械和不规范的包装容器,消毒供应中心有权拒绝接收。由于外来手术器械流动性大,所以接收器械时不管器械洁净度如何,未经我院清洗、消毒的器械一律视为污染器械。

2.2清洗

去污区清洗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一次性耗材,如钢板、螺钉等必须单独放置加盖篮筐内,进入清洗消毒机清洗。每个厂家的器械清洗前都要放入清洗标牌,以免混淆。我院使用的自动清洗消毒机,AO值均在3000以上,有效保证了清洗质量。管腔类器械可以单独放置超声波机器(低频45赫兹)超洗四分钟,精密器械(高频80赫兹)超洗四分钟,再冲洗→漂洗→终未漂洗→水枪冲洗→气枪冲洗→烘干→备用。动力工具(电钻)枪式电钻外部用75%酒精纱布擦拭,钻孔内也可用酒精纱布深度擦拭,禁止使用棉签,棉签头在内擦拭时容易遗落在里面。

2.3检查包装

检查包装组护士根据清洗篮标识进行配包,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清洗质量检查。我院采用双层棉包布包装,体积小的外来器械则用双层无纺布,有效期为2周。清洗合格的外来手术器械,应在厂商的指导下进行分装,若厂家无法提供相关包装材料,应严格按《清洗技术规范》的要求控制器械包的大小、重量,避免器械包过大、过重。并根据器械重量、大小分拆成若干标准器械包。在灭菌最难达到的中心部位或角落放置3M公司5类爬行卡。耐高温高压灭菌的电钻,包装时应检查钻头是否缺失,禁忌电池放在一起灭菌。最后在包外贴上信息追溯码(手术名称、追溯码编号、灭菌日期、失效期、打包者、核对者姓名)。

2.4灭菌和监测

根据器械的材质要求选择灭菌方式。常用高温高压消毒,个别不耐高温的器材可选择低温灭菌或等离子灭菌,每锅放置生物PCD。灭菌过程中的物理参数变化均要进行实时记录,确保灭菌质量。灭菌后使用快速生物监测阅读器,三小时后可判断监测是否合格,监测结束后,将结果报告粘贴在相对应的锅号、锅次上,以便追溯管理。

2.5发放

常规发放:外来手术器械(含植入物)生物监测合格后,统一用洁净的电梯发放到手术室器械存放间,接收人员仔细核对数量、手术名称后签字,防止外来手术器械包的遗失。紧急发放:建立急诊外来手术器械使用制度,紧急情况下,可根据消毒灭菌的物理参数和生物PCD中的5类爬行卡合格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但要等到生物监测合格后再通知手术医生并记录。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外来手术器械的使用逐渐增多。经统计,我院2017年共灭菌866件外来手术器械,与我院有业务往来的器械商厂家多达十五家,人员32个,其中学医类40%,其他专业60%,而所有器械商均未参加过消毒灭菌类知识的培训。如不加强器械管理,将会埋下医院感染的隐患。因此外来医疗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有效保障了器械的卫生质量和患者安全,降低感染的几率,减少了医院纠纷。同时外来手术器械在各医院循环使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既节约了医疗成本,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外来手术器械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因此应重视外来手术器械质量管理的每个环节,实现全程包括接收器械、分类、清洗、包装、灭菌、无菌物品监测、发放、使用等信息可追溯,使外来器械质量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社会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