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的康复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手外伤的康复护理体会

胡姣

胡姣

湖南省脑科医院19病室手足外科410007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外伤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手外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总结康复护理体会。结果:本次研究中,2例无效(4.76%),7例有效(16.67%),33例显效(78.57%),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无一例患者发生肌腱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结论: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手的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手外伤

手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手外伤容易导致患者手部功能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现对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手外伤患者42例进行研究,探讨手外伤的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手外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53.68±13.29)岁,20例单纯肌腱损伤,15例多发骨折,7例手外伤并神经肌腱血管损伤。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存在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抚患者,向患者讲解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重要性,告知患者与疾病以及后期康复锻炼相关的知识,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消除患者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

1.2.2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的情况,查看患者肢体远端血液循环状况,如如果发现肿胀、皮肤温度降低等情况,则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医师进行处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患肢高于心脏位置,术后24h帮助患者收缩前臂、手部肌肉。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预防感染的护理,及时更换药物,做好消毒工作。术后2天患者进行超短波电疗,每天治疗2次,每次持续10~15min,患者疼痛改善后,对患者进行超声波、红外线等治疗,患者无肿痛情况后,对患者进行运动治疗。术后患者功能制动1~2周,腕关节背伸20°~25°,掌指关节、近侧指关节半屈曲,掌指和指关节稍屈以及拇指对掌位置。术后3~4周,患者病情改善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尽早进行限制性康复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进行主动活动。患者手部骨折时,在固定期间,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无疼痛、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基础上屈曲手指,并由被动运动逐渐过度至主动运动,骨折愈合后进行抗阻训练。肌腱损伤患者进行肌腱松解24h后进行腱滑练习,并随着手部病情的改善,可逐渐增大练习强度、延长练习时间,并增加轻柔按摩、抚摸、捏、揉等练习,术后3个月进行抓握练习,可采用握力球、健身球等器材进行练习,练习强度按照由轻到重的原则进行。患者手部肌力恢复至一定程度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练习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穿衣等,先练习简单动作,后练习复杂动作。

1.3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总主动活动度(TAM),并按照Lovett法检测患者的肌力,以此评价治疗效果,无效:TAM≤健侧50%,肌力0~2级,ADL≤40;有效:健侧75%≥TAM>健侧50%,肌力3级,60≥ADL>40;显效:TAM>健侧50%,肌力4~5级,ADL>60。

2结果

本次研究中,2例无效,占比为4.76%,7例无效,占比为16.67%,33例无效,占比为78.57,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无一例患者发生肌腱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3讨论

手外伤治疗后需要固定制动,患者手部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直、肌腱粘连、肿胀等情况,不利于患者手部功能恢复[2]。本次研究中,本次研究中,2例无效(4.76%),7例有效(16.67%),33例显效(78.57%),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无一例患者发生肌腱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可见,康复护理能有效强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手部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外伤患者由于病痛,或由于对治疗的不信任而对治疗产生怀疑,担心治疗效果,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3]。对此,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并引导患者以正面、积极的思维来对待疾病,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如患者由于不了解疾病而产生恐惧心理时,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可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进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4]。物理治疗具有松解粘连、促进伤口愈合、缓解肿胀、镇痛、消炎等作用,术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实施超短波电疗、超声波、红外线、运动治疗等物理治疗,能为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5]。康复功能锻炼在手部功能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手部功能。术后患者手部制动,并让手部处于功能位置,能促使手部功能恢复。而患者尽早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可促进手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减少肌腱连接、肌肉萎缩、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骨折患者术后积极进行屈伸活动,之后进行轻柔按摩、捏、揉等活动,能降低组织粘连发生率,促进组织愈合以及胶原纤维塑形,使软组织张力增大,降低关节挛缩发生率。总之,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手的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平,王春利.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3(27):346-347.

[2]余诗军,魏水华,钟宏丽,等.护理干预在手外伤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3,27(13):101+116.

[3]陈海波.早期康复护理在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9(08):44-45.

[4]周娟,王长青.康复信息指导在手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25(08):155-156.

[5]赵明明,曲静,张华志.MEBT/MEBO治疗手外伤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2,22(0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