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探讨

袁雄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民医院骨科42220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法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切复内固定手术(27例为PFN系统,73例为DHS系统),观察组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关节评分、生存质量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小于对照组(26.0%),P<0.05,差异显著。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若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那么与切复内固定手术相比,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不仅不良反应少,手术安全性高,而且疗效显著,患者康复时间短,生活质量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不稳定型;治疗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小粗隆至基底水平之间的骨折,由于康复期较长,所以很容易出现长期卧床并发症以及下肢短缩、髋内翻畸形,特别是高龄不稳定型患者[1]。近几年,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临床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我院观察了采用不同方法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有关的诊断标准,且经过CT扫描等检查确诊[2]。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包括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61~83岁,平均(71.8±2.5)岁;右侧38例,左侧62例;顾着原因:车祸伤15例,外物砸伤9例,不慎摔倒76例;Evans-Jensen分型结果均为不稳定型,包括Ⅴ型19例,Ⅳ型21例,Ⅱ型60例;陈旧骨折33例,新鲜骨折67例。观察对照组包括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63~85岁,平均(72.4±2.3)岁;右侧36例,左侧64例;骨折原因:车祸伤16例,外物砸伤10例,不慎摔倒74例;Evans-Jensen分型结果均为不稳定型,包括Ⅴ型18例,Ⅳ型23例,Ⅱ型59例;陈旧骨折35例,新鲜骨折65例。大部分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对照组行切复内固定手术,27例为PFN系统,采用C型X线机透视与骨科牵引床进行良好闭合复位后,将侧方切口做于股骨大粗隆处,在骨髓腔中插入T型开口器,进导针,将主钉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髋螺钉植入并加压,将远端锁钉植入,固定主钉尾帽;73例为DHS系统,复位后自髋关节外侧将浅筋膜与阔筋膜依次切开,暴露股骨近端,在透视引导下将导针从粗隆下2cm处植入股骨颈,位置正确后扩孔测深,将套筒钢板与髋钉装好,将髋钉尾帽与钢板螺钉植入。观察组行带大粗隆柄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从髋关节后外侧入刀将后侧关节囊与外旋肌群切开,使股骨头与骨折部位暴露,将股骨颈截断,股用取头器将股骨头取出,对髋臼内软组织加以清理。定位小粗隆后扩髓、冲洗髓腔,将带大粗隆骨水泥股骨柄假体安装并固定好,将双击假体头装好,复位并固定大粗隆,进行髋关节复位。

结束操作后冲洗缝合,给予抗凝剂与抗生素,留置引流管,加强病情监测和早期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评分(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计算优良率)、关节功能(采用St.Michael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关节功能越好),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其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为100分,分为四等,不合格:50分以下,合格:51~70分,良:71~85分,优:大于86分,计算优良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本次研究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采用率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并用x2检验其组间比较,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其组间比较。如果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情况对比

经过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关节评分、生存质量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任何卧床并发症,仅出现1例假体松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发生泌尿及肺部感染9例,髋内翻7例,股骨头坏死2例,褥疮2例,内固定松动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远大于观察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几年,内固定方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了目前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高龄不稳定型患者而言其危险性较大,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致死[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关节评分、生存质量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说明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若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那么与切复内固定手术相比,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不仅不良反应少,手术安全性高,而且疗效显著,患者康复时间短,生活质量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煜明,王黎明,蒋纯志,等.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19(3):395-399.

[2]钱明权,朱国兴,陈刚.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6(10):957-959+961-962.

[3]殷咏强,胡金玺,朱长春,等.锁定加压钢板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34(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