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 1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李卫清鲍承晓通讯作者

湖北省十堰市西苑医院湖北442004

【摘要】目的:规范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提高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水平。方法:归纳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结果:准确把握适应症,合理选择药物及剂量、给药途径;详细询问患者家族过敏史、过敏体质及药敏史、预防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交叉过敏、做好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前的皮试工作。

【关键词】头孢菌素;不良反应;预防

【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060-0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性及不良反应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作为首选,当今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的频度在所有各类抗生素中居首位[1]。是最常见的处方类抗菌素。近年来随着头孢类药物各品种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2]。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临床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常见的头孢菌类药物不良反应

1.1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也是最高的。为避免变态反应的频繁发生,应用头孢菌素时注意:①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也曾有个别患者用青霉素不过敏而换用头孢菌素发生过敏。②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须皮试,应参照执行。皮试液参考浓度300pg/ml。皮试结果的判断按青霉素皮试的规定。③发生过敏性休克可参照青霉素休克同样处理。

1.2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也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多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食欲不振。主要原因是头孢菌素类抗生药物能够抑制肠道菌群合成,导致菌群失调及B族维生素、维生素K缺乏、凝血酶原合成减少等,严重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1.3肾毒性、胆毒性反应:对肾毒性反应,最常见的现象是患者出现蛋白尿,只需及时停药不需特别处理的情况下,各项指标即可恢复正常。而对于肝毒性反应,最直接的表现是转氨酶升高,通常在用药过程中给予保肝护肝药物,在停药后可恢复正常。此外,有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二重感染等。

1.4肝毒性: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血胆红素等值的升高。

1.5造血系统毒性:偶可致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1.6凝血功能障碍:所有的头孢菌素都有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具有硫甲基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尚在体内干扰维生素K循环,阻碍凝血酶原的合成,扰乱凝血机制,而导致比较明显的出血倾向。在7位C原子的取代基中有-COOH基团的头孢菌素有阻抑血小板凝聚的功能,而使出血倾向更加重。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药物的用量大小、疗程长短直接有关。

1.7与乙醇联合应用产生“双硫醒”反应双硫醒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体内乙醛蓄积,而用于戒酒。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有类“双硫醒”的功能。当与乙醇(即使很少量)联合应用时,也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呈“醉酒状”。

2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2.1严格使用指征严格掌握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适应证,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的剂量和方法,防止滥用,过量应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对有药物过敏史或高敏体质者慎用本类药物,用药前应以该药原液做皮试,在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做好急救准备,以便及时抢救.

2.2预防为主由于头孢菌素均为广谱杀菌剂,经胆道排泄率高,易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缺乏,在营养不良,肾功能不全,溃疡,血友病等有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及老年人中应避免大剂量,长疗程应用该类药物,并及时补充维生素K,以使延长的凝血酶原时间恢复.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可抑制凝血过程,故不宜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用.由于本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绝大部分发生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此,本类药物应慎用于儿童,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必要时应按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药物剂量.

3结束语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虽然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较强的优点,但也有大量的不良反应存在,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特别给予注意,尽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使患者免受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定义,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

[2]江华,郑霞敦.头孢菌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