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卧位型心绞痛的诊断价值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卧位型心绞痛的诊断价值与研究

刘庆苏

刘庆苏

沙河市人民医院(河北沙河054100)

【摘要】目的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对卧位型心绞痛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102例夜间胸闷或胸痛在我院接收12导联Holter检查的患者,近期(间隔小于15天)又到上级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将他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较。甲组为夜间胸闷或胸痛同时12导联Holter表现ST-T异常的患者90例。其中ST抬高者16例,ST压低伴有或不伴有T波倒置74例。乙组为夜间胸闷或胸痛12导联心电图ST未见明显改变12例。

结果甲组78例经CAG证实为冠心病,乙组2例经CAG证实为冠心病。12导联Holter对卧位型心绞痛诊断阳性率甲组为86.67%,乙组为16.67%,特异性97.5%。2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7,P<0.01)。结论12导联Holter检查对卧位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很高,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12导联Holter夜间胸闷或胸痛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5-01-02

卧位型心绞痛是冠心病其中的一种。休息或熟睡时发生,常在半夜,偶在午睡时发生,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可能与做梦,夜间血压下降或发生未被察觉的左心衰竭,以致狭窄的冠状远端心肌灌注不足有关。也可能由于平卧时经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工作量和需氧量增加所引起。本型也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1]。本文选择夜间胸闷或胸痛在我院接受12导联Holter检查102例,近期又到上级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12导联Holter检查结果与CAG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来评价12导联Holter对卧位型心绞痛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夜间胸闷或胸痛患者102例在我院接受12导联Holter检查,近期又到上级医院进行CAG检查。排除有可能影响ST段的病例,如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肌梗死、低血钾、心室肥厚、心肌病等。本组年龄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5.5岁。男性52例,女性50例,两组年龄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CAG示冠状动脉狭窄≥50%为阳性,<50%为阴性[2]。甲组经CAG证实阳性者78例,乙组经CAG证实阳性者2例。12导联Holter采用今科公司生产的12导联Holer分析系统,所有患者记录前均进行多种体位心电图记录,排除体位变化引起的ST异常。12导联Holter判断心肌缺血的标准为:(1)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毫幅(J点后持续80毫秒),持续时间≥1分钟,下次发作需在上次ST恢复基线后至少1分钟。(2)将与症状相对应的ST抬高≥0.2毫幅作为变异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3]

1.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ρ<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甲组经CAG证实阳性者78例,正常12例。乙组经CAG证实阳性者2例,正常10例。以CAG阳性为标准,甲组阳性率为86.67%,乙组阳性率为16.67%,特异性为97.5%。2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7,P<0.01)。

3讨论

Holter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辑分析人体心脏24小时在各种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次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应用于监测心脏活动的研究,目前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Holter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及短暂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Holter检查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因简便、廉价、易行且不受患者体质及运动能力的限制,对于不宜做运动试验的患者有其优越性,尤其对于变异性心绞痛,因其易发展为心肌梗死,不宜做运动试验,Holter安全而方便。据有关文献报道,Holter自1961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对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61-100%。[4]引起假阴性的原因可能是:(1)病变部位如位于右冠中远段区域,左前降支的第1大角支等对12导联心电图不宜直接反应的区域。(2)侧支循环的建立缓解了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血流灌注量减少。(3)单支病变如所供血区域小,其他分支代偿强,狭窄程度轻如狭窄程度<75%,出现阴性的概率增高。[5]

综上所示,12导联Holter由于多通道,大容量,使其对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特异性较高,对于基层医院冠心病的诊断很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9

[2]陈在嘉、徐志枢、孔华宇等主编,临床冠心病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20,210

[3]黄宛主编,临床心电图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7

[4]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一200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9

[5]田新利、王陆建、李天德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