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本”意识创新小学语文学习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强化“人本”意识创新小学语文学习方式

高亚萍

高亚萍(绍兴市袍江小学,浙江绍兴321000)

摘要:创新教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与自身双方面对创新教育进行开展与实施。教师应在教学中贯彻“人本”意识,注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以创新学习方式的视角,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验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创新能力;语文学习;兴趣

1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当前,面对着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活动的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正面临良好的机遇。要开展索质教育活动。只有摒弃以往旧有教学观念.变更旧有教学模式,让教师结合时代的需求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开拓创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手段注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将素质教育改革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进行素质教育改革正是当前教育形式下的创新,只有教育创新才能走出有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让鲜活的教学动力注入进来。这些教育创新既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素质教育改革义促使了教育的创新。

2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不但依赖于现代化的课程,教材,更有赖于现代化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们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高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中维系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是一种单向的控制与服从关系,教师对教学和学生始终保持着全面的控制和极度的规约,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形式、组织、评价和方式等方面概括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如下:

(1)在教学内容方面,严格遵循教材知识,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教学被异化为把教学内容从教案到黑板的机械搬运。从内容上,缺少了课堂的整合,课程内容有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就是说,从课程建构上,未能给学生搭建宽阔的学习平台。

(2)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固定化模式,主要提倡讲授是教学方法,问答多,探索交流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教师认为自己所教即是学生所学,自己讲精、讲透了,学生也就顺理成章的学会了、搞懂了。教师没有创设为题情景,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教学缺乏交往与对话,基本是一种静态教学。

(3)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求整齐划一,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这种“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学生失去了因差异存在而呈现的本真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从而,学生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创造性,即使完成了认知目标,也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能力、个性的发展。

(4)在教学过程方面,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教学的权力多控制在教师手中,学生只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以教师的节奏来确定教学的进度和学习方式。这反映出教师在潜意识中隐藏的一种执行性的而非生成性的、静态性的而非动态调控性教学过程观。

3教师创新教育的实施

3.1创新教育始于质疑

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会产生创新的冲动,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接近你,信任你,才会喜欢你的课,进而敢于提问,乐于思考,勤于探索。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问,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乐于提问。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进行双向交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途径。

3.2培养全新的教师素质

开展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应当认清创新教育本质,再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加于创的改造与开拓,还要不断的在教学中进行经验的总结,大胆尝试,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旧有的教学模式,为创新教育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厚广博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平等、谦和、尊重他人,并能接受学生挑战的素养;要能创造一个充满探索气氛的学习环境:要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善于根据教学计划设计学生学习的课程。

3.3依靠教材,寻找创新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开展创新教育不但需要教师有创造能力,同时老师也应当在教材中寻找创新资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涵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有很多适合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资源,如果能合理用这些资源,对于实施创新教育至关重要。

3.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创新教育

要开展创新教育使得课堂富有生气就必须与时俱进,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服务于教学活动。网络计算机的发展推动了多媒体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得语文课堂中所存在的事物能够声画并茂、变得形象直观,它将书本中的静态图像动态化,揭示了图片中的深刻内涵,使得学生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了事物的本质。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语言教学情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形象,导学生进入课本意境,将教学导向深入。

4学生创新教育的开展

4.1激发刨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因此,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使学习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的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4.2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鼓励学生从环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开想象。小学语文课本中阅读课文,常蕴含着培养创新能力的困索和良机。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引导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3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教学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时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教育的神圣职责。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创新意识,注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和和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不但拥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还具有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张慧云.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素质[J].2002(3).

[2]张贝贝.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2004(7).

[3]陈青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