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1

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蓝晓维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普外科646000

下肢静脉血栓(DVT)是腹腔镜手术的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病人在手术过程中长时间保持平卧位,且术后由于身体疼痛,大部分的患者活动较少,因此易引起血液的回流不畅继而形成DVT[1]。DVT起病迅速,常会引起下肢缺血坏死,严重者会引起肺栓塞。而当DVT发生时,除了使用下腔静脉滤器[2]以及尿激酶[3]等药物外,没有较好的方法,且大大增加了手术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有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

1密切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有无肿胀、胀痛、皮肤颜色、肤温、浅静脉是否曲张,肌肉是否有深压痛,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情况,同时比对双下肢周径。

2术后功能锻炼患者返回病房即抬高患肢20-30度,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量避免过度屈髋,影响静脉回流[5]。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尽量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或者上肢进行穿刺。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第1-2天鼓励患者在床上主动屈伸下肢做背屈运动,内、外翻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6]。术后第3-4天即下床活动,先在床上慢慢坐起,然后腿放于床边,片刻后再下床防止突然站立,避免发生意外,全程护理人员在旁指导。

3机械预防压力袜是通过外部压力作用于静脉管壁来增加血液流速和促进血液回流,它能提供不同程度的外部压力(踝部可达100%,小腿中部70%)[7]。

4药物预防低分子肝素抑制血栓形成的同时并不增加出血的发生率,无需反复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并可明显减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我院采用术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一日一次,连续7天以预防DVT.

5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DVT病因、危险因素、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讲解DVT常见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劝其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易消化高蛋白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

4讨论护理人员需要掌握DVT发生机制及高危因素,首先做好患者预防DVT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及做深呼吸,督促患者定时做下肢的主动与被动运动,同时应用压力袜可有效加速血液流动,对静脉给予有效的压力支持,减少静脉淤滞和增加回流。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当发现肢体下疼痛颜色改变或肿胀时,及时查找原因,尽快处理。DVT一旦确诊,护士与医生要紧密配合,早期给予镇痛、活血、溶栓、抗凝等治疗,抬高患肢,肢体制动。严禁热敷、按摩,以防栓子脱落而造成肺栓塞的发生。

5小结DVT是一种常见于术后的周围血管疾病,继发于DVT的肺栓塞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安全的危险因素,对老年患者术后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使DVT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使患者最大限度的获益,从而提高了医疗质量,既保障患者健康,又减轻了家属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文素芳,经霁,唐桂荣,高龄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及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911-1912

[2]存梅,才仁泰,钱鑫,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的观察与护理,青海医药杂志,2010,40(3):36-37

[3]王凤,尿激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50例疗效观察,哈尔滨医药,2010,30(2):38-39

[4]南茹,路力军,池亚丽,新干预方法对肺癌术后并发症影响的观察,河北医药,2009,31,(14):1851-1852

[5]殷晓红,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36(5):330

[6]陈廖斌,顾洁夫,王华等。足踝主、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06,21(3):145

[7]王曼,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8,19(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