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健康测量与保健

/ 1

试论健康测量与保健

陶建华

陶建华(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340-01

1健康理念更新、健康测量

WHO在20世纪提出了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痛苦,而且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其描述性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良好状态,它应包括身体的健壮,良好的精神及社会的适应能力;到了21世纪WHO又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的促进健康新准则,对健康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HO关于“健康”概念的不断更新变化,正说明了人类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医学家、心理学家、乃至社会学家对“健康”的内涵及延伸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是作为治病救人的临床医学,它只是一种被动的预防和保健措施。显然,身体的保健不仅仅是立足于疾病的康复,而是要在疾病的发生之前给予预防或干预及改变其生活方式,以达到减少疾病发生或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或缓解疾病的不良后果、甚至使其不会发生的目的;但更为重要的是维护一种良好状态“健康”,即是一种不在病态状况下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适应功能的良好状况。

因此,躯体健康、心理平衡以及适应能力的调节是建立在对这些参数的评估基础之上的。健康测量便是由此应运而生的。

健康测量是指对被测个体健康状况的评估,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即指被测个体的健康指数所处的位置,以综合评价其健康状况水平;比如用-1~+1来代表所表述的健康指数,其中-1为一种严重的不良健康状态,0为一般健康状态,+1为一种最佳的健康状态;其二,评估心理、适应社会以及躯体功能的相互关系,以及独立参数。诸如精神病人和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健康测量、健康综合评估都比较差,但各自独立的参数则各不相同;在精神病人中心理参数占主要地位,继而影响社会适应参数,而心功能不全者是躯体功能参数占主要地位,继而也会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参数。

由此可见,健康测量是健康概念的进一步升华及内涵的延伸,也是对健康概念描述的一种积极补充。

2健康测量、生命质量评价

当人们在不停地追求身心健康完善状态的同时,也需要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以及心身关系的类型,特别是疾病谱系的变化,比如行为障碍、神经症、适应功能障碍等;如今随着社会及生活、工作诸多压力的增加,这一系列心理、行为疾病有增无减,且愈演愈烈,因此需要对这种病态作出心理、社会乃至身体功能的评价。

老年人即使处于无病状态下,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组织器官会逐渐老化、衰退,继而会有身体功能的衰退,也会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受到损害;儿童天真活泼,但却有很多的独生子女性情不稳、个性突出、固执孤僻;青少年精力旺盛,但却常易受外伤以及易诱发一些心理疾病。而这些正说明了心理、社会与身体功能并非处于同一水平。

因此,近年正在进行的一种生活质量评定,其内容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同时还涉及健康意识的评定,这种生活质量的评定已在医学康复、身体保健以及某些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对于保健康复,此生活质量评定表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3健康保健

健康保健已列入WHO21世纪卫生工作计划及纲要中,这除了一些特殊的预防措施外(如婴幼儿定期的预防接种)对广大人群的健康保健,应列入健康教育系列的行列,使之成为一种主动性的卫生保健行动措施。因此,健康测量的意义在于:

3.1了解一般人群的健康模式即了解平常人在没患疾病时的心理、社会适应以及躯体功能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为制定健康保健计划服务。

3.2“亚健康人群”的筛选在普通人群中有一部分尚不知自己所处的健康水平,特别是临近于非健康状态者,这种非健康状态(又叫亚健康)通常是指心理和社会适应功能偏离正常者多见;亚健康状态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前状态,它是一种动态状态,不会总是停留在原有的状态中,或者向疾病状态转化,或者向健康状态转化。因此,亚健康的卫生保健措施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3.3为健康提供重要参数心理、社会及躯体功能障碍彼此间相互影响,特别是疾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功能对其影响最为明显;通过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调节心理、适应社会能力、恢复躯体功能从而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

3.4有利于建立健康保健档案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竞争激烈的增加和实现WHO提出的人人都能享受卫生保健的实际行动目标,健康档案的建立十分必要,它将使每一位享受卫生保健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促使保健工作者去认识及了解服务对象的身心状况,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