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经济模式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关于中国经济模式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刘玲

内蒙古路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摘要:政治经济学中包含的经济建设理论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指导,如果舍弃政治经济学理论,那么我国经济改革也难以有效开展。我国经济模式历经体制建立、转型、发展等多个阶段,而今天更是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而基本的指导重心依然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本文对影响我国经济模式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解析,为其更好地结合中国经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中国经济模式;政治经济学;马克思

在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近些年中,出现了学习并借鉴欧美经济学理论的热潮,此背景下,出现了弱化甚至于抛弃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趋势,并已逐步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实践。部分经济学者认为欧美微观经济理论才是经济建设的唯一指导,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属于经济学范畴内,在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中,都将宏微观经济学作为依据,对于政治经济学却避而不谈。然而此种过分笃信欧美微观经济学的现象,必然是不可取的,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与实践。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经济模式中蕴含的政治经济学进行重点解析,明确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基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中国经济模式发展进程

我国特有经济模式的建设与发展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立同步进行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党第一代领导就立志要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基本国情有机结合,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模式。学术界对于我国经济模式的建立,可谓是百家争鸣,各自献策【1】。从改革开放起,我国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重大经济发展阶段。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经济变革研讨

改革开放初期,学术界对于我国经济原理与实践的变革要求日益强烈。面对欧美所谓“正宗”的微观经济学,传统政治经济理论的主体指导地位,出现了动摇【2】。我国在那一时期起迈出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第一脚步,然而政治经济理论对于市场经济制度的演变方面,没有完善的配套理论,但如果完全抛弃政治经济学,那也不适合我国国情。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了政治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有机结合的初次尝试。

(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济快速发展

当九十年代初苏俄剧变,面对这一情况,西方经济学者得出结论:政治经济理论不切实际,向市场经济转型,必须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基础【3】。因此当时西方并不看好仍然坚守政治经济理论的中国经济,但实际结果却出乎意料,和日渐衰退的东欧经济形成强烈反差,我国在这一阶段不但实现了全面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还实现了经济稳步增长。东欧在苏联解体后,全面否定政治经济理论,而我国则是通过西方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研究,不断完善政治经济理论,这也证明了盲目舍弃政治经济理论反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同时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有经济模式也不能离开政治经济理论作为指导。

(三)二十一世纪中国新经济模式的初步定型

新世纪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这一时期,我国已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公有制作为主体,同时兼具各类私有制的经济体制,形成了多领域对外开放的经济格局。这也标志着基于政治经济的中国模式经济从80年代开始,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得到了有效完善与初步定型。

从我国的摸索、实践与成果和东欧否定政治经济所带来的影响等国内外经验来看,我国要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模式,必须构建出可同时容纳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综合性经济模式。我国经济模式和西方国家差异明显,自然也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因此政治经济必须作为我国经济模式的根本指导。

二、政治经济学对于我国经济实践的指导分析

部分学者仅仅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视作革命理论,即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忽视其对于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在这种逻辑下,也使人们走入一个误区:我国既然已经实现社会主义,推翻了资本主义,那么政治经济学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也就没有指导价值。这也就是部分推崇欧美经济学并贬低政治经济理论的研究人士所执的主要论点。然而事实上,政治经济学中不仅囊括了对于经济建设有重要指导价值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也一直指导着我国经济模式的深化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不仅和我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是分不开的,更是我国坚持政治经济理论作为建设指导的必然结果。

(一)构建以公有制为主体、兼并各类私有制的中国特色经济模式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将进行社会主义全面改造,自此我国形成了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雏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与此同时我国依然以政治经济理论作为基本指导,构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兼并各类私有制的中国特色经济模式。基于政治经济理论作为指导的特色经济模式具体可概括为:坚决巩固公有制经济体制的发展,同时鼓励并支持非公有制的经济形式,落实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优化重组我国经济结构,构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经济模式。并引入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机制,鼓励家庭承包、农村双层经营等多种类型的非公有制模式,实行不同模式经济形式的平等保护与公平竞争。

(二)独立自主对外开放

以公有制作为主体,保证了我国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主体性质,同时各类非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协调共存,也促进了多方面的竞争积极性,这种经济模式也是我国经历多次金融危机仍然屹立不倒的重要因素,具有独立自主性。此外我国从八十年代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国策,通过主动、可控的方式积极对我开放交流,先建立经济特区,渐渐开放沿海、沿边、内地,并加入WTO,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实现全面开放。

(三)政治经济理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的经济模式有着自身独特性,这也意味着不能直接照搬某种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因此我国开始了将欧美宏微观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结合的首次尝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经济做出过诸多设想,但我国现今的发展水平并未达到其设想高度,因此政治理论中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完全实现在当今经济环境中【5】。对于此种情况,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牵强附会,而是以尊重当前发展现状为前提,结合马克思理论进行充分解释,对于尚未实现的内容,需要通过不断努力,争取早日实现。

三.结束语:

不可否认,欧美的宏微观经济学理论在西方经济发展的建设中的确起到显著作用,但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市场环境不具有普遍性,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模式,因此宏微观经济学理论并不能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不同的变革之路与特有文明传统,决定了我国必须选择适合我国基本体制与特有国情的经济学理论作为发展指导,在长期政治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这也说明了政治经济理论对于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也进一步坚定了我国坚守政治经济理论的信念。

参考文献:

[1]王正毅,尹昌茂.亚洲区域化:从理性主义走向社会建构主义: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10).

[2]孙柏英.构建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框架:基于四种“关联性”的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3]宋国友.基于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问题领域、理论突破和学科弥合[J].社会科学研究,2009(11).

[4]成十.以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模式的转变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大创新[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5]朱云,闫帅.中国经济发展运行轨迹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