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的现代政治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理想国的现代政治思考

王永利

王永利WangYongli(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咸阳712000)

摘要:柏拉图是西方著名政治思想家,其一生致力于理想国家的探索和追求,其代表作《理想国》便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我们今天可以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审视他的德法兼治的思想以及城邦公民的公民精神,以期对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法治;公民精神

中图分类号:B502.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251-02

0引言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位开创式的人物。他的一生致力于重建一个理想的城邦国家,正是这个“正义之邦”屡屡为后人而感之、伤之、鉴之。本文旨在从现代政治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柏拉图《理想国》,以期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理想国》,又名《国家篇》,是柏拉图中期的著作。该著作的理论是从探讨正义与非正义这个根本问题出发的,理想国的大厦也正是按照正义的理念设计出来的。但是要实现正义的城邦却必须符合苛刻的条件。首先什么是正义的理念,这不是一般的普通人所能理解的,其次政治是一门专门的艺术,也不是普通人所能承担的,为此必须要有一个既通晓哲学,又善于运用政治来治理城邦的贤人来担任城邦的统治者,这个贤人便是“哲学王”。于是“哲学王”变成了实现理想国的核心命题。“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够严肃认真地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和哲学智慧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除非这件事情能够实现,否则我们提出的这个国家理论就永远不能够在可能的范围内付诸实行,得见天日。”[1]

从政治学的视角考察,这是一种典型的“贤人政治”统治思想,其实质内容就是“人治”。这种“贤人政治”来自柏拉图的政治设计,它以“智慧”来管理国家,在当时的政治现实中,对闭目塞听、骄傲自大的雅典人来说,是一个极难实现的“理想”。柏拉图知难而进,他也和孔子一样去游说统治者,希望统治者接受理想国的学说,但是在实践中屡屡碰壁,到后来,连柏拉图本人也怀疑实现这种“理想城邦”的可能性。

于是便有了柏拉图晚年著作《法律篇》,在我们看来,《法律篇》实际上是对《理想国》的某种修正。虽然他仍然把智慧看成美德之首,即强调人的理性的重要性。个人应该按照理性来生活,城邦也应在法律中体现出理性,道德是立法的基础。但是,《法律篇》明显的显示了柏拉图思想的转变。

他在中期时欲建立一个“理想国”的政治理想是建立在哲学的理论推导的基础上的,纯粹靠“人治”的政治理想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为继。于是,在晚年的《法律篇》中,他采取了比较注重政治实际的探讨,从历史的政治现实中考察得到一些较中肯的结论。在《理想国》中的“哲学王”拥有极大的权力,但是他通过历史的考察,发现国家的消亡有时是由于赋予统治者太大的权力,使他们毫无节制,为所欲为所致。因此,对统治者应该限制其权力,不能让他拥有太大的权力。所以,他认为最好的政治制度既不是极端的专制,也不是极端的自由,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政制,它合乎自由、智慧与和谐的准则。于是《法律篇》提出,在理想国实现的条件不具备时,应该注重让“法律来统治”,来限制统治者的权力。柏拉图的这一思想也可以被看成是近代政治学说的用法律来规范权力分散与制衡的滥觞,并且指出了过分的权力使人腐化的道理。

柏拉图的这一转变,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我国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德治”为主的国家,但是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法治经济,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经济行为和其他各种社会行为中是应该以法律为准绳的。“依法治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法律轨道,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秩序化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视野从柏拉图时代转向21世纪的中国,虽然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土壤有着很大的差异,法律的内容以及性质截然不同,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2从城邦政治看当代中国的公民精神

古希腊政治是一种奴隶主民主政治,这种政制得以有效运转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城邦公民所具备的“公民精神”。虽然其不乏那个时代特有的弊端,但其优越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公民的积极性,也难怪对公民精神的歌颂贯穿了《理想国》的全篇。

古希腊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制,是一种“广场”民主,所有具有公民权的公民都把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言论,就自己所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作为自己引以为自豪的事情。由聚合在一起的全体人民实行直接民主制,在中外政治制度史上,也只有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国家了。正如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典礼上所说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样,他就把每个公民的命运同雅典城邦的存亡联合在一起,使他们“只要想到丧失了这个城邦,就不寒而栗。”公民身份或公民资格是雅典人至高无上的光荣。在他们看来,拥有更多的财产只是能够使人享受到那种因积极参与雅典的城邦生活而产生的更高的善。城邦高于一切,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乃是最高的善。公民精神是民主制存在的基本条件。

民主的本意在于人民的统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离不开公民自主意识的觉醒。说到底,这是一种“公民精神”。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呼唤独立于政治国家之外的公民社会,而公民社会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公民身份和独立自主的地位,排斥人身依附关系。在公民社会中,个人拥有选择的机会和能力,个人权利能够得到保障。

但是,中国现代公民意识的现状可以说是失缺的。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社会历史和“文革”时期的泛政治化所造成的。中国传统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加政治上的专政主义,惟有臣民,没有公民;惟有伦理说教,没有公民教育。即使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公民意识的缺失,也会出现当权者凌驾于至高无上的《宪法》之上的事。民众因缺乏公民意识,就摆脱不了奴婢意识,把人民的公仆当作“主人”。

李慎之先生所说:“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一个国家可以引进外国先进的制度和科学技术,可以照搬外国通行有效的规范,但公民意识是不可能引进的,这是人的自身建设问题。

《理想国》揭示了公民精神盛则城邦兴盛,公民精神颓丧城邦颓丧的道理。这个道理在随后的历史事实中得到了验证,雅典城邦后来之所以走向了灭亡也正因为丧失了这种公民精神。柏拉图著名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见证了这一颓丧的过程,他对城邦的衰落黯然神伤。虽然,古希腊时期的公民精神内涵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道理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需要人民主人翁意识的觉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这种公民精神。加强公民教育,培育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民精神是我们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希腊]柏拉图,庞爔春译.《理想国》[M].九州出版社,2007: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