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策略张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策略张璐

张璐

城乡规划工程师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广东东莞523129

摘要: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作为城市规划工程师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够将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合,文章以此为课题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素和原则以及相应的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历史文化;保护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长时间沉淀才形成的,是地区特色的积累与体现,它既有历史某一时期的时代烙印,更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历史文化名城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同时也让文化以一种物质的形态呈现,是传统特色的遗留与继承,我们可以通过其建筑空间环境的变化摸索历史演变的轨迹,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城市的发展变化。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城市化率也在逐年飞升,未来仍将以平均每年1.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可以说,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发展的趋势所向,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资源稀缺性问题、旧城改造及规划设计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不得不面对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如何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素

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定,首先要求城市保存有相当数量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并被相关机构认定为一定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就决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第一要素,即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街区、村镇中原有建筑及其所在环境的外观保护,则是保护的第二要素,即原貌保护。这些地段的建筑物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保护其建造之初的原貌,或者大致按照原貌来修复。在城市的演变和发展中,对与漫长历史长河中众多古城,不可能做到全部的整体原貌保护,为此只能选取少数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村镇进行必要的保护。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物建筑的周边地段或者是城市的景观走廊,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也要予以重视,这便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第三要素,即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规划设计要高度控制新建工程的实施,协调建筑风格,尤其是街市、城市轮廓的基本布局以及街道环境、民宅特色等都要适度体现。唯有兼顾到这三要素,才能使现已寥寥无几的古建筑消失于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

2.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原则

原则之一是确定具体的保护对象和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中需要保护的具体对象和内容,如自然风景区、风貌控制区、文化景观敏感区、历史街区、重点文物等。对于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历史文化遗存,在被确定为保护对象和内容后,要注意整体的保护,以及相应的配套保护。

原则之二是建立健全保护体系。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明确历史街区、保护区、文物古迹分布区域及范围,从而划定正确的保护区域与范围,然后立足整体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制定整体保护措施和保护方案,对相关区域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保护与整治。

原则是三是协调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指尖的关系。历史文化名城是有着活力的文化遗产,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我们要依着它的脉络让其生存得更加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要兼顾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处理好名城保护、继承、发展与城市更新、环境整治之间的关系。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策略

1.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与具体保护措施

实施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策略,首先要做出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即立足保护,寻求发展。科学的规划设计应该是有前瞻性、全局性的部署与安排。唯有如此才能从空间、时间上对名城进行整体的协调规划,以实现和谐发展。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发展中,往往要考虑城市结构的复杂性,应实施保护的对象的多样性,还有协调发展的目的性,这也就需要一个富有全局性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科学的规划设计,从而处理好拆除与保留的矛盾,针对具体对象实施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

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是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依据,是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城市建设的具体部署与安排,也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现如今城市的更新发展势在必行,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应结合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结合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从而确定需要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容。在设计中,我们应看到城市建设是在历史积累、人类智慧结晶的基础上的连续相继的过程,有时可能断断续续,难以一步到位,为此我们要保留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给后来人留下发展的余地。如对直隶总督署所在的保定市裕华路的建设规划,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设施,结合原有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整体保护现状,整治周边环境,保护其富含的历史文化片段,从而突出街区的标志性建筑和传统街道的艺术魅力。

2.合理的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设计

在城市更新发展中要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与作用,为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在舒适、安全、美观的环境中,必须结合现有的城市文化、特色进行合理的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设计,从而实施改造和再建设。在已确定要保护的名城古建筑周围,所有的建设都应在总体设计上与古建筑风格保持一致,从而凸显城市的整体感和协调感,处理好历史特色与现代观感的关系。例如,古建筑周围的经济建设,新建筑的外形结构、高度都要与古建筑相照应、相一致,避免格格不入,从而保留古建筑群的城市标志性。

3.发展新区,更新旧城

我国现有的城市大都较为密集和紧凑,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都富有多功能性,而这些功能的多样性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非常不利,为此,必须对其进行疏导。而结合城市更新的实践来看,发展新区无疑是保护和改造旧城的较为有效的策略,它既考虑到了城市发展空间的问题,也很好地转移了旧城的部分功能,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每年约有1500万的农民移居到城市,这也就要求我们对于城市的发展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正确的发展定位和把握正确的发展时机,以便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风貌的同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

三、小结

综上所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城市规划设计应考虑的重要内容,它关系着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关系着城市未来的建设发展。我们必须处理好古建筑保护和整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发挥历史资源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若谷,周素红,阎小培.城市更新之研究[J].地理科学发展,2011,30(8):947-948.

[2]马航.德国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2011,5:96-98.

[3]胡卫华.城市改造更新中古民居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深圳市为例[J].热带地理,2012,32(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