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炮制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白术炮制研究进展

郝建明

(汉台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白术是临床常用药物,历来炮制方法众多,不同的炮制品功能主治相异,本文就麸炒白术和土炒白术两个炮制品的炮制机理、炮制工艺和饮片质量控制方面进行简单综述,为白术炮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字白术炮制综述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气清香,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被誉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白术始载与《神龙本草经》,炮制方法繁多,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清炒、麸炒和土炒,其中又以麸炒白术、土炒白术为主。白术生用长于健脾燥湿,经麸炒后药性缓和,长于健脾益气,土炒后增强健脾止泻之功。《本草蒙荃》中指出“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白术炮制品的质量受环境、设施设备、操作人员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不易于饮片质量控制。本文对临床最常用的麸炒白术和土(伏龙肝)炒白术炮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简单的综述。

1麸炒白术

1.1炮制机理的研究

中医历来认为,白术经过麸炒后,缓和了燥性,减少了对胃肠的刺激,增强了健脾和胃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麸炒过程中挥发油成分苍术酮减少,白术内酯含量增加,而苍术酮具有明显的抑制家兔唾液腺分泌以及增加小白鼠饮水量的作用[1],符合中医燥胜则干的理论。赵文龙等[2]提出麸炒白术"减酮减燥,增酯增效"的炮制理论,通过实验表明白术麸炒后苍术酮含量显著降低,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升高,其中以白术内酯Ⅰ最为明显。比较测定了白术生品、麸炒品对大鼠饮水量及尿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白术生品、麸炒品影响脾虚大鼠4种胃肠激素、2种神经递质在血清中含量,结果表明白术麸炒品较生品能更好的促进脾虚大鼠胃泌素,改善粘膜局部供血,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酸分泌、胃肠蠕动,进而缓解以泄泻为表征的脾虚症状。

1.2麸炒白术工艺优化研究

赵文龙等[3]以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和苍术酮含量为指标,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投麸量对麸炒白术炮制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170℃,炒制时间2min,投麸量10%。蔡银燕等[4]以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含量、白术饮片外观性状为考察指标的同时,把中试规模中,炒药机转速作为第五个影响因素加以考察,优选获得白术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240C°,加热时间21min,辅料10%,添加转速25r/min。龙全江等[5]以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挥发油含量为指标,选择辅料用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上述三因素进行炮制工艺的优选,得出最佳炮制工艺为:辅料用量10%,加热温度150℃,加热时间5min。朱惠萍等[6]采用正交试验和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苍术素和浸出物质量分数和浸出物得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白术麸炒工艺的因素进行考察,认为麸炒白术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270℃,炒制时间21min,蜜麸皮量10%。

2土炒白术

2.1药理作用的研究

传统认为土炒白术可降低刺激性、增强药物健脾止泻的作用。陈鸿平[7]通过实验表明土炒白术能明显减少番泻叶致脾虚腹泻小鼠稀便率;调节脾虚腹泻小鼠胃肠运动的紊乱;显著升高脾虚小鼠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在减少脾虚腹泻小鼠稀便率、抑制脾虚腹泻小鼠胃排空加快指标上,其作用强度与生品(P<0.01)、清炒品(P<0.05)相比有显著差异,并提出白术多糖可能是白术健脾止泻的一类有效成分,同时灶心土也能显著减少番泻叶致脾虚腹泻小鼠稀便率,表明辅料本身也有一定的止泻作用,与传统中医的理论相吻合。谌瑞林等[8]利用HPLC法,对白术不同炮制品的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白术不同炮制品中白术片、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的白术内酯的含量差异不大,间接地证明了这一观点。

2.2土炒白术工艺研究

马传江等[9]以白术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和白术内酯Ⅲ含量为指标,选择锅内空间温度、炮制时间、伏龙肝用量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白术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土炒白术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锅内空间温度220℃-250℃,炮制时间6min,伏龙肝用量30%。许冬瑾,段启等以温度、时间、加土量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白术内酯(I、Ⅱ、Ⅲ)、外观性状为指标综合进行白术土炒工艺考察,采用L9(34)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锅底温度300,投料快速炒2.5分钟,辅料用量25%为最佳工艺。沈建涛等以白术内酯Ⅰ、Ⅲ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对土炒白术工艺进行考察后发现:白术土炒炮制以后白术内酯Ⅰ、Ⅲ含量没有立即增加,而是粉碎以后放置一个月左右含量达到最大,用辅料30%,260℃炒10min白术粉碎后放置一个月,白术内酯Ⅰ、Ⅲ含量最高,质量最好。

3白术饮片质量控制及评价研究

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白术质量控制模式有:单指标质量控制、多指标质量控制、指纹图谱和生物测定等。李雪莲以麸炒白术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白术在炮制过程中白术内酯的含量和饮片颜色的相关性,采用色度空间理论,以L*、a*、b*(L*为亮度,a*为红绿色度值,b*为黄蓝色度值)值对麸炒过程中白术颜色变化进行量;采用HPLC、分光光度法对麸炒过程中,白术物质基础变化规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饮片颜色值与物质基础具有显著相关性。罗琛艳等通过传统的形态描述和现代的HPLC检测方法结合,研究白术饮片的质量,通过对白术饮片的色泽、形状、气味、质地进行描述,评价优劣;用HPLC方法测定白术饮片中药效成分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评价其质量。盛云杰基于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评价白术炮制品(麸炒、土炒)质量,通过UPLC法建立5个产地(浙江磐安和於潜、安徽、湖南、河北安国)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再通过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评价其质量。

4讨论

白术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需求量大,炮制不规范一直是影响饮片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白术炮制机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只能运用传统中医的理论加以解释,验证困难;药效主要依靠动物体内实验,用法用量和实际药效与实际临床运用都有着巨大差异,不能真实全面的揭示相关效能,加之白术炮制过程中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众多,包括炮制温度、炮制时间、辅料用量、辅料规格、含水量等;质量评价标准多样化,包括饮片的化学成分含量(白术内酯、苍术酮、多糖)、饮片水提物成分、醇提物成分以及饮片的颜色等。多变量加多标准导致了白术炮制工艺的不统一、不规范。笔者认为要规范白术的炮制工艺,首先得加大对炮制机理的探究,弄清楚决定饮片质量的关键组分;其次要建立统一的可量化易操作的质量评价指标,分出优劣;最后白术饮片的炮制还得契合当下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实际。

参考文献

[1]李伟,文红梅等.白术健脾有效成分研究[J].南京医药大学,2006,2(6):366

[2]赵文龙,吴慧等.麸炒白术“减酮减燥,增酯增效”炮制理论的再印证[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0):3493-3497

[3]赵文龙,吴慧等.麸炒白术的炮制工艺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08):7-10.

[4]蔡银燕,黄巧玲等.麸炒白术中试炮制工艺优选[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02):278-280.

[5]龙全江,等.正交试验法优选麸炒白术工艺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04):48-49.

[6]朱慧萍.多指标综合评价蜜麸炒白术的炮制工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06):2160-2163.

[7]陈鸿平.土炒白术健脾止泻作用增强的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8]谌瑞林,等.白术不同炮制品白术内酯含量的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2):2911-2914.

[9]马传江.正交试验优选白术的土炒炮制工艺[J].中国药师,2016,19(07):1245-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