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分析

王卉群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湖北省黄冈市438200

摘要:早产儿的生理功能没有发育成熟,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没有达到标准,死亡率是很高的,对其高质量的喂养是关键,但是在实际的临床中,喂养不耐受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婴儿的发育是不利的,因此,我们要对患儿进行周到细致的护理,在临床诊疗中要早期发现导致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并依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诱导他们胃肠功能的成熟,加快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升临床的护理质量,积极处理喂养不耐受问题,确保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纳入本次研究,并选取同期出生的64例早产儿喂养耐受组作为对照。两组入选的早产儿消化道均发育正常,排除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日龄超过7d的胎儿。不耐受组男40例,女24例;出生孕周30~36周,平均孕周(32.5±3.6)周。耐受组男44例,女20例;出生孕周31~36周,平均孕周(32.8±3.8)周。两组早产儿在性别比、孕周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研究方法:针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出生时的胎龄、体重、有无窒息等影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临床治疗方法:对入院后的早产儿进行保暖护理,如有早产儿缺氧,则予以吸氧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预防早产儿的各种临床并发症,以达到对症处理,并以《中国新生儿临床营养支持应用指南》中的相关规定为参照依据,为64例早产儿提供健康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若早产儿胎龄小于34周,体重小于1.5kg,吮吸能力较弱或者完全无吮吸能力,则采取间歇性鼻胃管予以喂养;若早产儿吮吸能力较好,又或体重大于1.5kg,胎龄超过34周,则采取橡胶乳头予以吮吸喂养。提倡早产儿尽量进行母乳喂养,如果没有产生母乳,则应采取以上相应的方案对早产儿予以临床配方奶喂养。

2.结果

经上述单因素分析,2组患儿在性别、民族、产妇年龄、产妇孕产次数、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奶时间、排便时间、呼吸机使用、新生儿黄疸、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变量赋值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儿出生体质量较轻、开奶时间较晚、排便时间较晚、呼吸机使用、新生儿疾病及母亲妊娠期特有疾病等均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讨论

早产儿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表现,是由于早产儿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及胃肠动力、胃排空能力等胃肠功能不成熟而引起,临床资料分析显示,早产儿胎龄越小,其消化系统的运动协调能力越差,胃肠激素水平也相对越低,因此,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胃排空能力相对延迟,并且由于早产儿食管功能障碍,也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在早产儿开始喂养后1周内,多开始发生喂养不耐受,国内外关于新生儿喂养的有关实验研究表明,新生儿在开始喂养的1周内,其胃肠激素水平明显升高,此研究亦从临床角度证明了早产儿喂养的最关键的时间是肠道喂养后1周,所以,作为临床医生,此时更要注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现象的观察与监测。本次研究发现,作为观察组的不耐受早产儿,其窒息率的情况显著高于耐受组(P<0.05),且不耐受组的胎儿在胎龄与体重情况上均显著低于耐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影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因素与早产儿的胎龄、体重密切相关,出生时缺氧窒息等因素会促使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因此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因素尽早的进行干预,将有利于改善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

4.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

4.1选择合适的乳类

早产的母乳中的成分和足月的母乳是不一样的,其中的营养价值的生物学功能更加适合早产儿的需求,对早产儿的消化与促进胃排空都是很有利的,选择对应母乳能够很好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早产儿的配方奶:若喂牛奶或者是奶粉就需要从稀到稠的喂养,早期喂养早产儿应用2:1或者是3:1的奶进行喂养,随着早产儿的日龄增加,早产儿胃肠道能够适应后就可以改为全奶喂养了。

4.2合理的开奶时间

因为早产儿的生理、解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的消化系统功能还不成熟,喂养方法就要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若体重小于1500g、吸吮力很差、吞咽反射弱并时有青紫的早产儿,喂养时间可以适当进行延长。若是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并发症产生的极低体重儿,在出生后4小时开奶是最好的,低出生体重儿的开奶时间要依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尽早开奶,如果发生了宫内窘迫、窒息的早产儿,要在禁食1-2d后再开奶,这些需要禁食的早产儿出生12-24h内要静脉补充氨基酸,24h后进行脂肪乳的补充。开奶的奶液为母乳或者是早产儿的配方奶,开奶量一次为1-2ml,每3h进行喂养1次。若在喂养时发生了不耐受的情况要马上停止喂养。

4.3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

早期的微量喂养指的是早产儿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给予的较少量的奶水喂养,奶量要从0.1-24ml/(kg?d)开始喂养。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对喂养时胃残余量大于40%的早产儿分别应用禁食与微量喂养6-12ml/(kg?d),发现微量喂养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住院时间等都比禁食早产儿显著缩短了,结果表示: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中是比较适合使用的。非营养性吸吮(NNS)指的是早产儿不能经口喂养的情况下,让他们吸吮未开孔的橡胶乳头的做法,这样对早产儿的胃肠道分泌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4加强环境管理

光线要适宜,要降低光源对早产儿的刺激,比如,在晚上时可以应用较暗的壁灯,培养早产儿的日夜作息规律,或者可以在早产儿的暖箱外面盖上一条毯子,使光线暗下来,使光线对视网膜造成的病变机会降低。要减少噪音、器械活动的声音,不要突然的发出高频的声音,对各种报警要做出快速的反应,要马上关掉报警声;不要在早产儿的身边大声讲话,也不要在室内播放音乐,这可能会增加早产儿的颅内压发生,使SaO2下降,对他们的生长不利等。应用衣物或者是毛巾做一个“鸟巢”状,让早产儿能够舒服躺着,并能增加其安全感。在为早产儿使用氧气罩时,要选择较大尺寸的氧气罩,使得早产儿的双臂能自由地贴近脸部,促进其行为的发展。极低体重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如果护士对其进行仓促或者是突然的接触会使其受到惊吓,增加能量的消耗。因此,护士在为早产儿进行操作时要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缓慢,不可粗暴,在对早产儿进行护理的前后要先进行安抚,比如在测量T、P、R时、鼻饲时,都要进行安抚,增加早产儿的安全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在胎龄小于等于32周与胎龄大于32周早产儿中FI的影响因素不全相同。因此,在临床防治早产儿FI的工作中,应注意将胎龄32周前后早产儿区别对待。在小于等于32周早产儿中尽量减少有创呼吸机的使用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在大于32周早产儿中积极防治感染,所有早产儿呼吸暂停时推荐应用副作用更小的枸橼酸咖啡因,从而减少FI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近期及远期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小丽.肠道菌群多样性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

[2]何丽兰.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与胃液pH值的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4.

[3]谭举方,朱晓芳,周艳玲,毛利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治疗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4,02:320-322.

[4]刘菊敏.口服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并发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泰山医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