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模因”与“模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3

浅议“模因”与“模仿”

王晓燕刘富华

王晓燕刘富华

提要|近年来Meme的研究在国内已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我国何自然教授在考察了meme的理论成因、该术语与“基因”的关系及与其近似的发音后,巧妙的将“Meme”译为“模因”。本文试图从“模因”与“模仿”二词的涵义及特征两方面来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指出模因不是简单的模仿,模仿也不是模因的全部表现形式,以期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模因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Meme模因模仿

中图分类号|H0-06

作者信息|王晓燕,女,1982年生,新疆乌鲁木齐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教师,130012,830012。

2.刘富华,女,1955年生,汉族,山东威海人,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130012。

一、引言

模因一词最早由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Dawkins),于1976年在他的经典畅销书《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出[1]。模因被视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模仿而传播,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他的这一观点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因论。直到今天,30多年过去了,模因论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一直在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和新的学术生长点。但很多人认为模因论就是模仿论,模因就是模仿,介于此,本文试图对模因与模仿二词的涵义和特征进行梳理,浅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模因与模仿的涵义和特征

(一)模因

1.Meme概念溯源

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道金斯在其著作TheSelfishGene《自私的基因》

第11章“模因:新的复制因子(Memes:thenewreplicators)”中首次提出模因的概念:“我认为最近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复制因子,它正注视着我们……我们需要为这种新的复制因子取个名字,一个能够表达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的概念名词。Mimeme一词来自希腊语词根,比较适合,但我想要一个单音节词,它听起来有点像gene。如果我把mimeme这个词缩写成meme,切望研究古希腊文的学者朋友们多加包涵。我们既可以认为meme与memory(记忆)有关,也可以认为与法文的“自己(měme)有关”[8]。显然,道金斯创造的meme一词具有两个含义:一是“文化传播单位”,二是“模仿单位”。前者似乎较容易引起别人的质疑。

道金斯(Dawkins)指出meme是mimeme一词的缩写,而mimeme源自希腊语,但他并没有详细解释mimeme的词根[1]。那么mimeme的历史渊源是什么呢?根据《美国英语语言传统词典》(2003年版)的解释,mimeme源自希腊名词mimma,译为“被模仿的东西”,动词形式是mimeisthai.mimeisthai一词是从mimos派生出来的,mimos最早的意思是指一种拟剧,也指模仿人或动物的表情、动作或声音等。后来还出现mim?ma和mim?sis.Mimeisthai和mim?sis的原意可能指(包括用表情、声音和舞蹈等进行的)表演式模仿,mim?ma(复数mim?mata)一般指人物的模拟像或器物的复制品。为了读上去与gene一词相似,道金斯去掉希腊字根mimeme的词头mi(原意是模仿的意思),把它变为meme,这一改变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与英文的“记忆”(memory)一词有关,或是联想到与法文的“同样”或“自己”(měme)一词有关[3]。

道金斯(Dawkins)杜撰meme一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文化进化规律,是为了在基因之外,延伸演化的概念。现今meme一词已得到广泛的传播,并被收录到《牛津英语词典》中。根据《牛津英语词典》,meme被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这个概念后来被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学科应用,被一些学者用来描述文化传递的机制。

2.模因一词的翻译

桂诗春教授曾指出Meme在汉语里应该怎样翻译,很值得推敲。若译成“文化基因”,会失掉它“模仿”的含义;若译成“仿因”,又不够通俗易懂[7]。正因为如此,有些学者在讨论或是文章撰写中并没有将meme翻译成中文,而是直接使用英文。截至目前meme一词大致有10种译法:觅母--拟子--谜米--敏因--文化基因--理念因子--密母--縻母--幂姆--模因[9]。何自然在考察了meme的理论成因、该术语与“基因”的关系以及与gene近似的发音后,最后决定把meme译为“模因”。从meme的各种译法可以看出,学者在翻译meme一词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音译、意译以及音译和意译相结合,但不论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关键在于目标语应该尽可能准确的译出源语的意义,并兼顾到目标语的一般语言使用习惯。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音译,有时简单纯粹的音译法是无奈之举。不过,即使是音译法也会让人产生意义联想,这不但因为人有望文生义的直觉和本能,还因为语言本身就具有暗示功能,词语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暗示,会让人产生各种联想。何自然认教授为“模因”一词较好地译出了meme的意义,且通俗易懂,使人产生的联想与meme的本义大致相近[4]。

3.模因一词的涵义特征

Meme的涵义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理解:1)它是复制因子;2)它的主要传递方式是模仿。道金斯(Dawkins)认为,“任何一个事物要构成一种复制因子必须具备遗传、变异和选择三个特征。”[1]在他看来,meme的遗传性表现在meme传播的过程就是meme遗传的过程。如某种宗教信仰传播时,宗教信仰作为meme,不断地在信仰者身上遗传;meme的变异性是指meme的传递过程并非都是完善的,如人们在转述一个事件时,或许会添加一些细节,或许会删减一些内容;而meme的选择性是指meme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某些meme更易于被传递,另一些meme则从来得不到传播。如我们学唱歌曲时经常会发现,有些歌曲比较容易记忆,并能很快传播,有些歌曲则很少被传唱。

解释了Meme作为一种复制因子的必要特征后,道金斯进一步阐释了meme传递的机制,他认为模仿是meme传递的主要方式。以“思想meme”为例,当一个人听到或读到某个好的想法后,他把这个想法传给他的朋友,接着他的朋友又会把这个想法传递给其他的人,这个过程就是模因,是指想法从一个人的脑中传到另一个人的脑中,并不断地被复制传递。不仅是思想meme,其他类型的meme也是通过模仿这一方式传递自身的。

道金斯(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指出,模因复制有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如果模因复制成功,就表示它是一个成功的模因。成功的模因具有以下三大特点:长寿性、多产性、复制的忠实性[5]。

(1)长寿性:指模因的存留时间久,如宗教法律可以流传数千年。模因的寿命有长有短,存在的时间越长,被复制的可能性越大。

(2)多产性:多产性是最重要的因素,成功的模因必须保证自己能够不断得到复制,越受欢迎的模因,被复制的数量就会越多。

(3)复制忠实性:模因在复制过程中通常会保留模因的核心或精髓,并不是一成不变,只是一个程度问题。

(二)模仿

模仿,也称为仿效,是指有意识的依照他人的言行举止方式进行自己的行动。是某些动物,如海豚、人类或猩猩的行为方式之一。模仿在英文中翻译为imitate.

1.模仿的涵义特征

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的释义:

(1)亦作“橅倣”。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摹仿的内容包括声音、样貌、风格、格式等等方面。

宋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奴书。”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谢灵运《折杨柳行》:‘郁郁河边树,青青田野草。’此对起虽有模仿,而不失古调。”

清刘逢源《郭泰》诗:“如何下士相橅仿,只爱先生折角巾。”《睢县文史资料?袁家山》:“庙建于土山之上,故称袁家山(袁可立别业),模仿船形筑造,颇具匠心。”

(2)同“模倣”。亦作“橅仿”。

《渔洋诗话》卷上引宋姜夔《白石诗话》:“一家之言,自有一家风味……橅仿者语虽似之,韵则亡矣。”

《历代诗话?白石道人<诗说>》作“模仿”。鲁迅《书信集?致母亲》:“他什么事情都想模仿我,用我来做比。”

丁玲《梦珂》二:“(梦珂)常常整天躲在房子里照着那些自己所爱的几张画模仿着。”

可见模仿更侧重于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模仿可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外部模仿和内部模仿等多种类型。

2.模仿一词的特点

(1)模仿作为心理学名词时是指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以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的一种现象。作为心理名词的特点:第一,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第二,具有相似性的特点。模仿者的举止接近或近似于其所模仿的榜样。模仿可以分为有意模仿与无意模仿两大类。有意模仿是模仿者有目的、主动的模仿;无意模仿并非绝对的无意识,只是意识程度相对比较低。

(2)模仿作为生物学名词的意义

模仿,指通过观察和仿效其他个体的行为而改进自身技能和学会新技能的一种学习类型。很多鸟类都能通过模仿学会其他鸟类的叫声和人语,如鹦鹉、八哥、琴鸟等。有人发现,在琴鸟(Menuranovaehollandiae)的叫声中有多达80%的声音是从外面学来的。各地鸟类的方言土语也是通过个体之间互相模仿而继承下来的。生活中的小鸡啄米常常是跟着母鸡学,如果提供一个机器母鸡,它们不仅可以增加啄米的频率,而且还跟机器母鸡啄同一颜色的米粒。

(3)根据塔尔德的《模仿律》我们可以发现三个特征:首先是下降律,是指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其次是几何级数率,是指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迅速漫延。例如时尚、谣言的传播像滚雪球的速度一样。最后是先内后外律,是指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

三、模因与模仿的联系与区别

模因与模仿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即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又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相互依存既是一种条件,也是一个过程,但不是目标。

模因被描述为“病毒”,它可以感染并寄生(parasitize)在人的头脑中,并传播给其他人或者下一代[6]。模因是通过模仿而被传递的,就是说如果模仿行为发生了,那么,就必然有某样东西得到了传递。Distin(2005)在《自私的模因》中认为模因是利用宿主的交际能力和模仿能力来获得自我复制、变异,并为自身的生存获得传播,从而对世界产生效应[2]。由此可见,模因可被视为一种“有生命的结构”[1]。模仿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模因的基本传递方式,模仿的过程中存在着模因的传递,模因又要通过模仿这一行为才能完成模因复制传播的四个阶段,模因可以更加具体的解释模仿行为的生成。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都具有社会适应作用,并可以促进群体的形成。对于“模仿”是否是模因传递的唯一方式这一问题,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如果把模因概念严格限定在模仿的条件下,就会过于局限模因的范畴,反而会阻碍模因理论的发展。不通过模仿获得的社会行为同样也可以成为模因,在模因的社会传递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作用机制,而非单靠模仿。关于这一争论,有待于更多的研究者去研究证实。

同时,模因是一种复制因子,复制的过程就是模仿的过程,那么模仿过后,模因开始被传递,也就是说,模因的过程中包含着模仿的具体行为,但是又不局限于模仿这种具体行为,而继续发生自己的外延,达到传播的目的,并且周而复始的循环。因此模因与模仿又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从模因的涵义特征我们可以发现,模因蕴含模仿,“模”和“仿”都有仿效、模仿之意。“模”的深层语义内涵有固定成形、成章的规格、标准、范式,它们都是可以被传播、复制的“相似物”,作为“榜样”而让别人“仿效”。但“模因”的意义不限于此,比“模仿”更丰富,更有生命力,它有着更为完整成熟的概念体系,有自己的特征和形成阶段。“模因”既可以让人们联想到“基因和模仿”,又可以联想到“记忆”,还可以延伸到“表达和传播”之意,是一种信息表征。而模仿没有如此广的外延之意。由于模因比模仿的信息强度大,因此二者不存在相互替换的平等地位。二词表达的内涵和外延是不一样的。从认识论角度看,模仿是思维模式的一种,但不是全部,而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虽然是通过模仿而传播的文化的基本单位,但也像基因一样,可以在人类个体之间世代相传,利用近似遗传的形式进行文化的发展程序,并且形成一个人类的文明。

四、结语

“Meme”这个通过同化和借用手段创造的新词,在象形性、理据性上表现出源语创造者即道金斯的主观动机,我国何自然教授在考察了meme的理论成因、该术语与“基因”的关系以及与gene近似的发音后,最后很巧妙的将“Meme”译为“模因”。这样的翻译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基因、模仿、复制、记忆,从而延伸到表达和传播等一系列过程,而“模仿”一词可以使人们联想到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一种模仿行为或效仿行为,是一种具体的复制拷贝行为,比起“模因”一词所能激起的联想界面,似乎缺少一种广度和生命力,但二者又紧密相连。因此“模因”和“模仿”是两个互相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的概念。

参考文献:

[1]DawkinsRichard.TheSelfishGene[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76.

[2]Distin,K.TheSelfishMem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5.

[3]崔学新.谈meme及其汉译名“模因”[J].中国科技术语,2008(8).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LINGUISTICSCIENCES),2005(6):54.

[5]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6]何自然,谢朝群等语用三论:关联论.顺用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2).

[7]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谢朝群,林大津.meme的翻译[J].外语学刊,2008,(l).

[9]王斌.密母与翻译[J].外语研究,2004(3).

(责任编辑:贺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