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徐磊秦静

徐磊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正阳路小学255300;秦静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教师进修学校25530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日益紧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面对如潮的信息社会,如何让学生利用信息化搜集、整理信息,学会学习,获得发展,应当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清晰地认识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失为一种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时,必须做到有心、用心和创新。

一、创设形象情境,增强感知效果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教材本身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教学手段发生了一次根本性变革,成为教学活动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它具有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特点,对于形象情境的创设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诗歌鉴赏、领悟意境的课堂教学中,在大屏幕前,教师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栩栩如生地摆在学生们面前,引领他们去欣赏“春”的千姿百态,聆听“潮”的汹涌澎湃,感受“莲”文化的无穷魅力。这些动静结合、声像俱佳的电教手段应用非常普遍,让我们的教学受益匪浅。

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但学生由于受到认识能力的限制,对一些较为艰深的科学道理、专业名词等往往难以理解,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在教学时适时地运用图画、投影、视频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训练难点。如在教授科技说明文《向沙漠进军》一文时,我从网络媒体中搜索到的沙漠的影像,经过组合成精美的幻灯片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在阅读科技说明文理顺思路的同时,结合图像,领略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自然景观,这既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他们准确把握行文重点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想象情境,洞察文章内涵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外国小说,通过于勒的人生遭遇,让读者领悟虚荣心带来的沉重教训。小说的情节结构并不复杂,为了突出小说主题,理解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我通过板书、观看话剧表演片段等形式,对比提问,让学生根据对照想象人物在不同假设情境下的命运发展趋向,通过辩论,大家一致认识到性格决定命运的规律,从而深刻地领悟到小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的高妙笔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脑海中深深地印刻住小说的重、难知识点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广大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可选择性的阅读材料,提供一个自由驰骋、遨游的广阔天地。

由于学生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对阅读材料,特别是课外阅读材料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或者受到了物质条件的制约,很少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其实,从阅读的角度看,存在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内容和相近的文章,如果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话,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提高。如在讲评“感恩”话题征文时,针对学生写作中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问题,我先提供了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关于田维《花田半亩》、余秋雨《文化苦旅》等作品的品读片段,让学生从作品真诚动人的语言中感悟人生体验和真情流露,去聆听那厚重的文化反思的肺腑之言。然后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开列了系列阅读书目。课后同学们纷纷找来原著阅读,或上网查阅更多相关的内容,这既增强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致,也让他们从中学到了从身边小事中感受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的感恩情怀的表达。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正如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但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差异,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距离,文本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脱节,导致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情境的创设为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与良好互动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被内容所陶醉,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同时又能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使新课改真正得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