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期肺出血48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新生儿早期肺出血48例临床分析

吴金华张清义

吴金华张清义

开封市妇产医院(河南开封475000)〖BT)〗

【摘要】目的了解早期肺出血病因,探讨有效防止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方法归纳病因及原发病治疗基础上,及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结果48例肺出血患儿治愈39例(88.6%),拒绝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例均死亡(100%)。

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早机械通气,能达到早期治疗及防止肺出血加重的作用。机械通气为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早期肺出血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72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10-14-02

新生儿肺出血是一种危重临床症,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死亡率高达50%[1],该病在临床上起病急,发展快,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一旦确诊,抢救治疗极其困难,死亡率极高。本文旨在分析早发病因,建立早期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及死亡率。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诊断为早期肺出血患儿48例[2]。发病年龄≤7天。男26例,女22例,胎龄28-32周29例,32-34周12例,34-36周7例,体重1000-1200克12例,1201-1500克21例,1501-2499克10例,>2500克5例.日龄≤3天38例,4-7天10例。

2方法

记录发病时症状及体征,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结果,治疗措施及转归等临床资料。

3结果

3.1原发病统计肺透明膜病26例,反复呼吸骤停32例,窒息伴胎粪吸入8例,宫内感染4例,持续体温不升3例,肝功能障碍6例。严重酸中毒6例,48例肺出血患儿中,39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原发疾病。

3.2肺出血发病高危因素肺透明膜病占54.2%,反复呼吸骤停66.7%,窒息胎粪吸入16.7%,宫内感染8.3%,持续体温不升6.3%,肝功能障碍12.5%,失代偿酸中毒12.5%。

3.3临床表现:48例患儿均在原发病基础上突然病情加重,分别表现为紫绀明显或皮肤苍灰发花,呼吸困难加重,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反应差,血氧饱和度下降,肺部听诊有湿罗音,或静脉穿刺点不易止血。其中21例在清理咽喉时发现血性分泌物,41例气管吸痰时发现有鲜血(排除人为因素),7例严重者口鼻流出鲜血。

3.4实验室及胸部X线检查全部病例上机前均做血气分析分别合并中重度酸中毒,呼吸性及或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X线检查表现双肺门及内侧带血管影增粗,肺透亮度降低,双肺可见广泛的斑片状阴影。13例生化提示:谷丙酶164±48U/L。

3.5治疗措施所有病例均在保暖,积极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改善微循环,抗感染基础上,立即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入立止血0.5u,或1:10000肾上腺素0.5ml/kg,复苏囊加压给氧3-5分钟后接呼吸机机械通气,静脉注射立止血0.5u/次,tid,3天。通气方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0.5-1.0,吸气峰压(PIP)25-30cmH2O,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4-6cmH2O,呼吸频率40-50次/分,吸气时间(IT)0.55-0.65秒,流速(flow)6-8升/分,吸呼比:1:1-1.5。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使患儿迅速达到生理氧合。当临床病情稳定,氧分压(PaO2>70mmHG),逐步下调呼吸机参数,过渡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再过渡到持续正压通气(CPAP),当FIO2<0.4,PEEP≤3cmH2O,血气分析结果维持正常,考虑拔管。然后改为头罩或鼻导管吸氧。并加强脱机后呼吸道管理,予雾化,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建议静脉双通道,酚妥拉明及多巴胺维持应用,维护重要器官有效血液灌注。必要时输血。

6.转归本组48例肺出血患儿,治愈39例(88.6%),1-3天死亡6例(66.7%),4-5天死亡3例(33.3%)。拒绝机械通气4例,全部死亡(100%)。存活者后期合并支气管发育不良7例(18%),颅内出血13例(33%)。

4讨论

4.1肺出血是一种极危重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新生儿肺发育不成熟,毛细血管通透性大,免疫复合物损伤有关,若合并缺氧,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更易引发肺出血[3]。本资料早期肺出血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占89.5%,提示该人群为肺出血的高危人群。另肺透明膜病占54.2%,反复呼吸骤66.7%,,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16.7%,严重酸中毒及肝功能障碍占25%。提示早期肺出血与RDS,窒息缺氧,严重代谢异常等病变有关。与报道相近。这些原发病均会引起毛细血管壁损伤,严重缺氧缺血后再灌注氧自由基加重肺组织损伤,持续低体温使血流缓慢,更易发生血管内凝血及微血栓形成。此外重症感染时细菌毒素,炎症介质亦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壁及破坏血小板,加重出血倾向。从而打破凝血纤溶系统生理平衡,启动内源及外源系统凝血系统,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风险[4]。因此,预防早产,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中毒,维持正常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稳定,防治感染及全身支持治疗是防止肺出血的关键。

4.2因新生儿肺出血病情凶险,发展迅速,故早诊断,早期合理使用呼吸机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组资料中3天内发病例占79.2%。总结临床表现如下,以期作为早期诊断依据及提高肺出血病变预见性。

4.2.1高危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合并RDS,感染,存在缺氧缺血性原发病伴肝酶系统异常,酸中毒。

4.2.2症状及体征:持续肤色苍灰或晦暗,突然呼吸困难加重,紫绀明显;呼吸不规则,经皮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或肺部听到湿罗音。

4.2.3口鼻出现血性分泌物或气管内吸出血性液体(非人为因素)。出现上述几点,按肺出血处理,为防止病情恶化,及早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机械通气。本组肺出血病例中44例患儿及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愈率88.6%。4例未上呼吸机治疗患儿全部死亡。目前机械通气治疗是肺出血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等到口鼻流出鲜血或血性泡沫液体时才进行机械通气,往往为时已晚[5]。除机械通气外,还须尽快局部及全身应用止血药物,如静脉应用止血剂,同时气管内滴入肾上腺素,滴入后正压通气,使药物迅速分布双肺起到止血作用。必要时输注鲜血治疗。抢救肺出血是一种综合性急救技术,不仅要处理好肺部疾病,还要顾及整体支持治疗。综上所述,肺出血对早期新生儿生存及生命质量影响巨大,因此临床工作中要加强高危孕妇管理及检查,防治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加强产前产时监护,提高产科质量及提高窒息复苏技术;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预见性及警惕性;早期诊断,及早机械通气治疗等综合措施,对防治新生儿早期肺出血,降低死亡率,减低不良并发症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克正,张吉吉.新生儿肺出血病因分析。中国新生儿杂志。2008.23:3-7

[2.3]金汉珍黄德珉宫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姜淑华,刘萍等。新生儿硬肿症内皮素D-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变化的临床研究。中国新生儿杂志。2008,23.229-230.

[5]周晓光,肖昕,农绍汉主编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