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4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

杜强民

杜强民

甘肃漳县中医医院(甘肃漳县748300)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进而提高治疗水平。

方法对被我院门诊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40例患者随即分成人数相同的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治疗效果予以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20例,治愈的有6例,显效的有14例,无效的为0例,总的有效率为百分之百;对照组20例,治愈的有0例,显效的有16例,无效的有4例,总的有效率为百分之八十。这两组总的有效率之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5-103-02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之为FD,指的是不包括器质性、精神性与代谢性原因诱发病变的,有反复发作性的,或者是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腹部胀气,食后饱胀,早饱,恶心以及厌食等一系列上腹不适的临床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经常发生在慢性胆囊功能不全、慢性胰腺功能不全以及老年消化功能衰弱者的身上。现阶段,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没有什么难题可言,治疗也不是特别困难,可是很多的患者治疗后会反复发作,长时间内难以治愈。最近几年来,我院的消化内科,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予以治疗,在控制FD的症状和减少复发上均有显著成效。下面,本文将对被我院门诊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被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40例患者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患者人数相等。中西结合治疗组20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9例,年龄在23岁-59岁,平均年龄是36.5岁,病程是两个月到五年之间,平均病程2.2年。对照组20例,男患者9例,女患者11例,年龄在22-58岁之间,平均年龄36.7岁,病程是三个月到七年,平均病程为2.9年。这两个小组的临床资料,不管是在年龄上,还是性别上,或者是病程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依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对于FD的诊断原则,我们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制定为:第一,在过去一年里,至少有四个星期,科研最少有十二个星期(无须持续)带有上腹疼痛,或者是食后饱胀,早饱,恶心以及厌食等一系列上腹不适的症状;第二,不包括萎缩性胃炎或者慢性糜烂性,肝胆胰病变与胃肿瘤,排除消化性溃疡等其他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第三,不包括腹痛、性状与大便次数不正常等基本症状的肠易激综合征。

1.2.2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分为两种:

第一,中医症状程度分级。患者产生如下症状: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脘胁疼痛、胃纳减少、早饱、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烦躁易急、失眠多梦以及咽部异物感等症状,且依据病情的症状程度来打分,无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这四种表现的分数分别是0分、3分、5分以及7分。这样便于对治疗的前后效果予以比较总结。

第二,安全性观察。这是指一般性的安全体检项目,主要有: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以及其他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3排除标准

排除的患者基本上包括如下几种:第一,合并肝胆胰病变及炎症、肿瘤、溃疡等器质性疾病者;第二,伴随内分泌系统严重与心肺肝肾造血疾病患者;第三,小于十八岁,或者大于六十五岁的人群排除在外;第四,不服从,或者不遵守医生的治疗要求,没有及时服药者;第五,资料无法收集完整的患者;第六,无法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的患者。

1.2.4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中,采用的治疗方法是西药治疗。对于溃疡样消化不良和胃食管返流型的患者,选用了质子泵抑制剂与H2受体拮抗剂。对于伴胃十二指肠返流的消化不良与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患者,选用的是胃肠动力药。其中,胆汁返流较为严重的患者应该额外使用胆盐吸附剂。食后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应该适宜地使用黏膜保护剂。对于神经功能失调的患者应该适宜地应用神经调节药物予以治疗。

在治疗组中,以上面的治疗方法为基础,再使用中药结合进行治疗,主要采用了中药颗粒剂与中成药(广州一方),依据临床的症状来进行合理的治疗:

第一,对于肝胃气滞型的患者而言,治疗的方法是采用具有疏肝行气、和胃止痛作用的药物,主要有:气滞胃痛冲剂(辽宁本溪三药)或者中成药胃痛丸(湖南省回春堂),或者是中药方剂,需要有:香附、枳壳、柴胡、白芍、川芎、青皮、藿香、甘草、陈皮、佛手、苏梗以及吴茱萸;

第二,对于胃气雍滞的患者而言,治疗的方法是采用具有理气、和胃止痛作用的药物,主要有:陈皮、香附、苏叶以及甘草。其中,伤食的患者应该额外服用焦槟榔、厚朴、焦三仙以及半夏。暑湿伤困的患者要额外服用佩兰与藿香;

第三,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而言,治疗的方法是采用具有温中健脾作用的药物,主要是中成药野苏胶囊(江西杏林)与方剂。方剂主要有如下几种:桂芝、黄芪、吴茱萸、白芍、炙甘草、半夏、砂仁、陈皮、茯苓、肉桂以及附子;

第四,对于瘀血阻滞的患者而言,治疗的方法是采用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药物,止痛化瘀。针对此类患者,可以采用的药物是:丹参、蒲黄、檀香、赤芍、五灵脂以及砂仁。另外,有呕吐较为明显的患者应该额外服用竹茹与半夏。有因为气滞诱发血瘀的患者,如果气滞依旧较为明显,就要额外服用理气的药物;

第五,对于胃阴不足的患者而言,治疗的方法是采用具有养胃育阴清肝泻火作用的药物。针对此类患者,中药方剂需要有:冰糖、玉竹、芍药、黄连、太子参、麦冬、生地、沙参、石斛、甘草以及吴茱萸。其具体用法是一天一剂,每一味药一袋即可,需要有效混匀,一共冲服两次。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

对于疗效的判定标准,我们作出了如下具体的规定:

第一,临床治愈,也称之为痊愈。四个星期是一个疗程,在疗程结束以后,要进行电话随访,或者是随诊,一直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都没有,且身体的各项不正常指标都能够大体上保持正常状态,在两个月以上的时间内不再反复发作,我们这种情况称之为临床治愈;

第二,显效,也称之为有效。在全部疗程结束以后,绝大多数的症状消失,或者有所减轻,很多不正常的指标大体上得到恢复,有所改善和好转。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有效;

第三,无效。在全部疗程结束以后,绝大多数的症状还没有减轻,很多不正常的指标都没有恢复正常,没有得到好转与改善,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无效。

2.2治疗结果

被我院门诊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40例患者分成了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20例,临床治愈的有6例,显效的有14例,无效的有0例,总的有效率为百分之百;对照组为20例,治愈的有0例,显效的有16例,无效的有4例,总的有效率为百分之八十。这两组总的有效率之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可见,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效果。

3讨论

FD,也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有反复发作性的,或者是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腹部胀气,食后饱胀,早饱,恶心以及厌食等一系列上腹不适的临床症状,并且除了器质性、精神性与代谢性原因诱发病变的情况以外。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该病的发病率是消化性溃疡的两倍左右。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难免都会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所以,很难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予以统计。现阶段,还没有有关的病例调查研究报告对我国FD的发病率予以报道。在西方,在内科患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约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左右。在消化系疾病患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约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另外,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约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七十之间。在内科门诊中,患者较为常见的病状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约占消化门诊量的百分之四十之上。一般的人在一年之内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比例约占百分之二十五,症状一般比较复杂,具有多变性。因此,如果仅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的话,治疗的效果普遍不高,使得患者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去治疗,却始终没有成效。而基于西药治疗,再结合中医进行合理的、适宜的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中药的颗粒剂和以往的汤剂相比,药剂的效果更好,且服用起来也极为地方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比较容易接受。目前,中西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总有效率很高,这是一种极为可靠有效的治疗FD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59561;

[2]张万岱,危北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6):381383;

[3]何泮,郑粤文,游敏玲.和中递减法配合心理疏导治疗老年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4):2223;

[4]郭龙.参芪术防汤治疗中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203例[J].吉林中医药,2004,24(8):2526;

[5]焦亚征.消痞降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1):25;

[6]陈玲.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7):19;